以史学的严谨、文学的笔触,记录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卸任副检察长的工作生涯,再现了他们对检察事业殚精竭虑的人生境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检察脊梁,人生楷模”。读懂他们,从某种意义上,就读懂了共和国的检察史……
(三)抗战中不食周粟
蓝公武出狱后,立即陷入破产的境地。过去的一点积蓄,买了一家纱厂的股票,纱厂破产,股票变成废纸。中国大学的课不能再上,教授的工资也就停发。而他们租住的房子又被日本人征去,迫令他立即搬家。蓝公武生活无着,同时也为了摆脱日本人的监视,一家只能到西郊燕京大学附近租了一所简陋的房屋住下,靠典当、变卖字画、古籍和家藏刊物维持生活。他非常珍爱的善本《十三经》以及许多名贵字画,都陆续卖掉。共产党地下组织每月派人给他送来一些补贴,但是,这不能根本解决他的困境。
蓝公武被捕释放后,其坚贞不屈的事迹传到了重庆,他的气节在社会上影响极大,在沦陷区和大后方都英名远扬。国民党方面通过陈立夫属下向蓝公武表示接济、亲善;内战打起来以后,蒋介石要召开伪“国大”。为了给伪“国大”装点门面,他亲手圈定“抗日教授”蓝公武为“国大”代表,命令国民党特务去北平搜寻这个人。
而这时的蓝公武已判定,在国共两党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到他们派来要员到北平找蓝时,蓝公武早已奔赴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边区。蒋介石闻讯,得知欲收买人心、装点门面而不成,只能“伤神良久”了。而蓝公武听到这个消息却轻蔑地“一笑置之”。
蓝英年(蓝公武的小儿子,北京师范大学离休教授):
父亲被释放后,不能在中国大学教书,教授工资停发,靠典当和变卖家什维持生活。善本书和值钱皮货陆续卖掉,连金牙也卖了,再无东西可卖。房东靳先生出于对父亲的敬重,不再收房租。全家生活靠外婆维持。她到清河买玉米,然后用碾子推成玉米面,做成窝头,我们便靠窝头、咸菜度日。我经常和外婆一起推碾子。看见别人家吃馒头,羡慕得不得了。一天,忽然有人送来大米、白面,还有白糖。
我见到非常高兴,已经想象吃馒头的香味了。那人带了一封信见父亲。没想到父亲看了信怒不可遏,跺脚大骂,叫来人把米面带走。那人不肯带走,父亲和母亲竟把米面拎到门外,倒在街上。当时我不知道先父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明明知道家里早已没米面了。我听他在屋里骂:“王揖唐王八蛋,你当汉奸我就和你绝交了,还说什么老朋友。”后来我知道米面是王揖唐派人送来的,王时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华北的头号汉奸。王揖唐在信中说,父亲“既然不与友军合作”,他知道父亲生活贫困,“仅以老朋友身份送一点米面,聊表老友之心意”。父亲宁愿全家饿死,也不收汉奸送来的东西。王揖唐1948年春作为大汉奸被国民党政府枪决。
父亲的好友张东荪瞒着父亲,通过关系把他大儿子的名字改成蓝吉庆,写进伪政权参议的名单中,不做事情,只拿工资,以帮助父亲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此事不久被父亲发现,他暴跳如雷,到张东荪家砸掉了他家的茶具,迫令立即把蓝吉庆的名字抹掉,否则就同张东荪绝交。
五、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
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很短的时间内,东北三省沦丧敌手。日本帝国主义接着又袭击上海,侵占热河..而蒋介石竟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进行“剿共”战争。蓝公武对蒋的这种作为十分反感,他开始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政治主张,在课堂上痛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极力指责蒋出卖了东北国土,在行动上逐渐向共产党靠近。
抗战胜利的前夜,蓝公武同全国人民一样,为这次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而欢欣鼓舞。中共北平地下组织负责人崔月犁给蓝公武送来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并同他进行长时间的谈话。他感到,毛泽东关于战后两个中国之命运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分析,非常精辟透彻;中国共产党七大所制定的路线非常正确。蓝公武振奋起极大的革命热情,毅然决然地向党提出要求到解放区去,同解放区军民一起,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中共北平区委和晋察冀边区领导人共同研究决定,帮助蓝公武离开北平到解放区去。
1945年8月初,先期到达解放区的大女儿蓝文华受晋察冀边区城工部部长刘仁的派遣,从阜平回到北平迎接父亲。8月11日,蓝公武一家四口(蓝本人、夫人郭英、小儿子英年、大女儿文华)从北平上了火车。蓝公武讲江苏话,为了避免日本特务的注意,他一路上装作哑巴;郭英扮成带孩子回家探亲的家庭妇女,讲一口河北话,也不惹人注意,因而顺利到达定县下火车。然后按着约定的暗号,找到一辆早已在等候的马车,经地下交通线转至阜平。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晏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