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生涯(六十二)
2018-12-20 09:33:00  来源:中国检察出版社

  以史学的严谨、文学的笔触,记录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卸任副检察长的工作生涯,再现了他们对检察事业殚精竭虑的人生境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检察脊梁,人生楷模”。读懂他们,从某种意义上,就读懂了共和国的检察史……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苏

  1984年,张苏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起,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张苏享受正部长级待遇。

  五、墨如其行

  生性聪颖的张苏,由于从小跟随才华出众的祖父学习文章书法,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他精湛的诗文和书法令许多人赞叹和佩服。

  读书、写诗、练习书法是他业余时间的主要爱好。据他的几位警卫员回忆:张苏担任察哈尔省主席期间,经常有记者来访和约他写稿,也常有人请他写条幅和匾额,他每次都有求必应。

  张苏还擅长赋诗作词。从他的诗文里,便可以看出他对劳苦大众的深厚感情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1929年春,正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18周年之际,张苏在蔚县担任县教育局局长,他亲眼目睹蔚县人民在官僚政客、土豪劣绅、地主老财的压榨下,苦不堪言。一面是花天酒地,一面是饥寒交迫,残酷的对照,激发了张苏的愤怒。他写下了爱憎分明,抨击社会现实,心向革命的诗——《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富人们吃遍了人世膏粱,

  隐士们享尽了山野风味,

  老爷们抖尽了官儿威风,

  穷小子忍不住寒与饥。

  这便是人间苦的表现,

  这便是乱纷纷的根由,

  这便是轰轰烈烈起革命的来历!

  ……

  生命非不贵,

  为正义而牺牲方不无味,

  赤血非不贵,

  为人民横流才有意义!

  1934年,张苏在宣化一中任教时,他的一位革命战友被反动军阀杀害,他闻讯后十分悲痛,在苦闷中挥笔填写一首《蝶恋花》,表达了他当时怀念战友的苦闷心情。其中有一段写道:

  默默无语上小楼,独斟淡酒解侬愁,饮下喉,一半儿酸泪,一半儿愁。

  张苏的书法也深受人们喜爱。从1957年到去世时的30年间,他多次到张家口视察工作,每当他在张家口逗留时,总有不少单位或战友请他留下墨宝作为纪念。

  1957年6月下旬,张苏陪同乌兰夫、聂荣臻、谢觉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张家口视察工作。到张北县谒苏蒙联军烈士纪念塔时,张苏为烈士纪念塔挥笔写成了“伟大的友谊,光荣的牺牲”的题词,如今这十个遒劲有力的楷书大字仍闪闪发光。

  1979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业务期刊《人民检察》复刊,张苏题写了刊名。1987年7月6日,已86岁高龄的张苏,最后一次到张家口视察工作,为张家口地区召开的优秀离休干部表彰大会题了词:“高风亮节,为人表率”。

  “张老的楷书,行笔自然、豪放、淋漓痛快,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看后顿觉笔下情趣蕴藏于字里行间,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原中共张家口地委党史办公室干部左宝这样评价张苏的书法。

  提起张苏,他的三任秘书李世昌、田进禄、孙振镛都会不约而同提起他的“八不”:不搞“首长做官,秘书专政”,不拖延耽误工作,不搞“廉价”的表扬,不以权谋私,不多花国家一分钱,不计个人名利待遇,不摆领导架子,不忘革命老区。

  “无论是会议讲话、报告总结,还是书信,张老从不让秘书代劳。他从来不搞‘首长做官,秘书专政’,而是自己看材料,研究问题,写稿子,或现场演讲。”田进禄说。

  在工作上,张苏给人的印象是:从不拖延耽误工作,作指示明确而又细致。王桂五回忆:“我在高检院当研究室主任时,张苏同志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但他的责任心很强,工作效率很高。凡是送给他审阅的文件和刊物清样,他都及时审阅、批示或退还,从来没有拖延误事。对于当面请示的问题,他都当机立断,予以答复,这反映了他的高度理论政策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和敢于负责的精神。”

  1981年5月,高检院研究室准备召开一次研究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案件的座谈会。当王桂五拿着书面报告请示张苏时,他立即批示,并且强调说:“现在是抓一下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守法、执法的关键在于干部,过去不让检察院搞这项工作(指的是在‘左’倾思想影响下,认为查处干部违法乱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案件,是把专政矛头对准内部),现在应该抓一抓。群众不能在挨打受骂、权利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进行生产,那样怎么还有积极性呢?”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