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生涯(五十九)
2018-12-20 09:31:00  来源:中国检察出版社

  以史学的严谨、文学的笔触,记录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卸任副检察长的工作生涯,再现了他们对检察事业殚精竭虑的人生境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检察脊梁,人生楷模”。读懂他们,从某种意义上,就读懂了共和国的检察史……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张苏

  1938年春到1943年春,张苏担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实业处处长,主管边区的经济建设工作。日寇的扫荡和封锁,给边区的经济、财政工作造成了严重困难。张苏根据党中央和边区党组织关于建立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总方针、总政策,提出了边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决定的一环,离开了生产,就谈不到经济”。

  张苏从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组织领导工作,卓有成效地发展了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为边区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走向共和

  抗战胜利后,中共建立察哈尔省。1945年11月,张苏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委员、省政府主席。他为察哈尔省的民主政权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领导全省人民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摧毁封建剥削制度,同时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1946年6月,国民党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进攻。张家口是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张家口是塞上重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以张家口为中心,苦心经营了防御工事,囤积了大量粮食和军需物资。

  为了防止国民党抢占粮食和军需物资,张苏接到转移物资的命令之后,立即组织了转移物资行动,由于人手不够,发动了大量群众一起参与。到1946年10月,我军主动撤离张家口的时候,仅105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就搬走了几万发,大型设备和作战物资被搬空,人民也被疏散到了周围地区,给国民党军队留下了一座空城。

  1947年11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根据当时的战争形势,决定撤销冀晋行署和察哈尔省,建立北岳区,张苏任北岳区党委委员、行署主任兼财经办事处主任。他领导广大干部,深入发动群众,发展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为支援解放战争,征集调动了大批财力、物力和人力。1949年1月,察哈尔省重建,张苏任中共察哈尔省委常委、省政府主席,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面对战后满目疮痍的察哈尔省,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带领全省军民、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满怀信心地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工作,迅速恢复了经济秩序。

  四、法治之路

  (一)充分依靠群众办案,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新中国成立后,张苏先后担任中共华北局常委、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4年第一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宪法和几部重要法律,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政法战线需要大量干部。就在这一年,张苏被调到政法战线工作。从1954年到1962年,先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至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有法案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机关党组书记。

  1962年9月,张苏调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

  196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依靠群众力量,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把绝大多数四类分子改造成为新人的指示》。就在中央的指示发出后的第七天,张苏就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检察长会议上作了《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做好人民检察工作》的讲话。在讲话中,张苏提出了依靠群众处理案件的方法。

  “依靠群众处理的案件,必须指定专人、熟悉案情,下去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并发动群众揭发犯罪事实,查对事实、证据。针对不同对象,开展说理、批评、教育、调解。决定捕与不捕,要考虑群众的意见。决定不捕的,要搞好监督改造。作其他处理的,应当经过群众讨论,作出处理。”

  针对坐在机关里办案子的现象,张苏提出了批评,强调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走出机关,到群众中去办案。“批捕、起诉工作须依靠群众力量。应当进一步推行专人阅卷、集体讨论、提讯被告、检察长办案等行之有效的办案制度。同时,要特别强调依靠群众力量,克服工作中的主观主义。群众知道的情况比我们掌握的情况要多。只有走出机关,到群众中去,才能彻底弄清情况。检察机关要认真地审查研究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除了少数特殊案件和需要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以外,大多数案件应该拿到发案的地方,依靠群众核实情况,查对证据,了解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根据法律、政策和群众意见,经过讨论,决定捕与不捕。公安机关已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事实可靠,证据确凿的,可以不再拿到群众中去。”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