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检察生涯(四十一)
2018-12-17 18:21:00  来源:检察日报

  中国检察出版社

  纪实访谈录

  长期做党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让周兴成了一个神秘人物。毛主席把他称做“无产阶级的宝剑”。他注重调查研究,建议和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并将“调查研究”列为检察机关的三大业务之一。

  南京国民党警察系统有23个单位,光南京警察厅就有9798人。其中有我地下党员,也有国民党特务,有职业警察,也有地痞流氓。这么多人,如何甄别处理?

  空前复杂的局面,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公安局长。2月,中共中央向西北局发报,点名周兴任南京市第一任公安局长。

  在南下的火车上、汽车上,周兴一路研究接管。想到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就担任他的副职的赵苍璧,这次,周兴把赵苍璧要来担任南京公安局的副局长。

  南京迎接他们的不是轻松局面。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笑着说:“哎哟,看来真够我们公安局长喝一壶的!”

  1949年5月16日,原国民党“考试院”华贵的办公楼会议室里,挂着一幅会标——“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大会”,台下的警察们等待共产党派来的局长。

  周兴出现在主席台。只见他身着发白的粗布军装,不过三四十岁年纪,神态稳重,面容和蔼,发言却铿锵有力,句句敲击在大家心里。此时的周兴,已经不是当年追求真理的“小小相公”,也不是被人捉去游街的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领导干部。周兴充满政策感召力的讲话,更使全场敬服。他们从周兴这些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南京公安的希望。

  根据地来的接管干部与地下党干部这两支队伍相结合,又团结起义人员,组织留用人员一起工作。南京的警察队伍在新政权的领导下稳步开展工作了。新组建的公安总队也迅速成立,与解放军警备部队一起维护南京安全。与敌特斗争,是周兴的老本行,南京公安局一开始就把肃特作为工作重点。公安局侦讯处长林浩然查获保密局秘密信箱,我公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掌握了敌特大量情况。周兴认为,新政权百废待兴,不能按部就班地来,必须采取大动作。于是,局长周兴、副局长赵苍璧、刘秉琳发出布告,勒令一切特务组织立即解散,其人员立即停止活动、自首登记。在强大的政策攻势下,一个月间,就有246名特务自首,还提供了几百条线索,孤立了少数潜伏特务。公安局又接连破获“保密局潜京一分站”、“反共救国军”等重大特务案件。

  南京刚刚解放,一时来不及控制经济活动,不法商人乘机收购黄金白银,压低人民币币值,破坏金融秩序,还说:“共产党军事行,经济不行。”面对新的情况,周兴又部署“银币之战”,突击封闭非法银元交易所,整顿68家银楼,拘捕人犯103名、“黄牛”266名,南京的经济秩序迅速稳定。户口大登记,游民大收容,鸦片馆、妓院大取缔..一连串漂亮的行动,使南京城很快出现从来没有的社会安定、人民乐业的局面。谁也不敢怀疑共产党接管大城市的能力了。

  不久,二野挺进大西南,周兴等人又随同刘邓大军进川,在山城重庆安营扎寨,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长。

  南京是国民党的“都城”,重庆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陪都”,周兴先后在中国的两个“都城”任公安局长,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公安工作经验。

  (二)新中国第一部治安法规

  1954年8月,周兴调任公安部副部长,分管全国的治安、劳改工作。

  1957年初,大批盲流人员涌入北京,栖身前门火车站等地,其中混杂着一些小偷流氓,他们白天混入街头作案,晚上回车站睡觉。这里虽然不属周兴直接管理,但他十分重视首都的社会治安,决心亲自调查解决。

  春节前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周兴身穿一套蓝布旧棉袄,头戴一顶翻毛羊皮帽,脚穿一双棉鞋,打扮成农村干部模样,带着秘书和警卫员、驾驶员一行四人,悄悄地走进了前门火车站。

  “小姑娘!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周兴在候车室的角落里对一个歪着身子躺在条凳上十四五岁的乡下小姑娘问道。

  “俺从沧州来,想在北京找个工作。”这小姑娘挺大方。

  “你来北京多久了?”“有个十天八天!”“怎么生活呢?”

  “反正饿不着!”说到这里,小姑娘站起来,一撅嘴,走开了。

  正在这时,旁边一位背着一个小娃娃的中年妇女惊叫起来:“抓小偷!抓小偷!我的钱包丢了!”一边叫,一边追打一个瘦骨嶙峋的未成年人。不一会儿,围观的人挤成一团。

  一场混战之后,两位铁路民警从人群中走出来,把一个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人带到派出所去了。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