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做党中央的安全保卫工作,让周兴成了一个神秘人物。毛主席把他称做“无产阶级的宝剑”。他注重调查研究,建议和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并将“调查研究”列为检察机关的三大业务之一。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著有《西行漫记》),在延安采访毛主席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斯诺问:国民党方面认为,周兴是中共的特务头子。
毛主席笑答:我认为,周兴是无产阶级的宝剑!
周兴何许人也?
延安时期,周兴是西北政治保卫局局长(后改称陕甘宁边区保安处长),由于保安处占据了延安古城的“半壁江山”,周恩来曾戏称周兴为“周半城”。
因负责党中央的保卫工作,周兴在一些人眼里也就成了资深的中共特务头目。在并不完全了解中共体制的斯诺眼中,周兴简直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兼中央情报局局长,所以,斯诺向毛主席提出,一定要采访周兴。主席爽朗地答应了,斯诺据采访周兴等人的纪实情况,出版了《中共杂记》一书。
1962年,毛主席在著名的“七千人大会”上,在谈到“共产党与封建官府的区别”时,风趣地说:“唐朝有个周兴,是酷吏,残害百姓。我们的周兴是保卫人民的。”
唐朝那个周兴,是唐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武则天垂帘听政时,是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之一。他掌管刑律,非常暴戾,滥杀无辜竟达数千人,并创造多种刑罚,用刑残酷。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有人告周兴与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来子珣谋反,武则天令另一酷吏来俊臣审问周兴,并且定下期限审出结果。
来俊臣和周兴平时关系不错,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计。一天,来俊臣故意请来周兴,两人饮酒聊天。来俊臣装出满脸愁容,对周兴说:“唉!最近审问犯人老是没有结果,请教老兄,不知可有什么新绝招?”周兴一向对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说:“我最近才发明一种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个大瓮,四周堆满烧红的炭火,再把犯人放进去。再顽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
来俊臣听了,便吩咐手下人抬来一个大瓮,照着刚才周兴所说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烧得通红。来俊臣突然站起来,把脸一沉,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我来审问你,如果你不老老实实供认的话,那我只好请你进这个大瓮了!”
周兴听了惊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只好俯首认罪。
这就是“请君入瓮”的来历。
毛主席所讲的“我们的周兴”,其实,他本不姓周,原名叫刘旧邦,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改名刘维新。1927年为免连累家人,改姓换名,便用了周兴这个名字。
周兴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在《潜伏》、《密战》、《延安除奸》等谍战影片中,都有周兴的影子。周兴的夫人杨玉英在《中国秘密战》一书中,明确指出谍战片中的“周劲处长”便是周兴。
1954年周兴任公安部副部长。毛主席指示:对那些大法不犯,小法常犯的人,要考虑从法律上搞个器械。周兴受命,组织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治安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958年1月,周兴调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一上任,他就检察机关如何“保卫党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制定了检察系统调查研究工作的一些文件,并将调查研究作为检察机关的三大业务之一(另两大业务是办案和学习)。两年后,中央将他调到山东省委工作,不久又调到云南省委工作。1975年10月3日,周兴在云南省委书记岗位上病逝,享年70岁。
一、革命熔炉铸就忠诚卫士
1905年8月,周兴出生在江西省永丰县恩江镇的一个小手工业家庭,父母没念过书,家庭收入全靠父亲制作爆竹。尽管家境贫寒,但父母省吃俭用,也要供周兴上学。周兴从8岁开始,白天到私塾念书,晚上在油灯下帮父亲做爆竹。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被称为“小小相公”,12岁转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19年夏天,周兴从永丰县高等小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染布店当学徒。
1925年秋末,周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8月1日,周兴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根据党组织安排,周兴返回浙桂山区,开展游击斗争。三年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诞生了,周兴便被从浙桂游击队调到省政府工作,担任省肃反委员会的侦察部长、执行部长,后又担任秘书长。从此,周兴同公安保卫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