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书缘
2018-11-29 13:34:00  来源: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检察院

  文学家说:书是最渊博的老者;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书,人们总是给予最高的肯定和最特别的关怀。

  我亦是爱书之人。最喜欢读的是人物传记,一本书容纳着一个人的世界,那些充满酸甜苦辣的生命故事,那些令人惊叹、震撼的心灵历程,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眼泪;有事业,有做人。字里行间隐藏着的,就是我们遍寻而不易得的生命的金子,能够补充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贫乏。而那些打着时代烙印的个人经历,更是那时那地整个社会的事、理、情、志,最真实最生动的侧面描绘。

  《周恩来传》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传记。虽然在小学里学习《万里长街送总理》时,文章所描绘的那个万人侍立寒风哭英灵的悲恸场景已将周总理那受全民爱戴、高大伟岸的形象深烙于心,但对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却是在认真读完厚厚的四本《周恩来传》之后。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共和国第一任总理的缅怀,而是树立起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提起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周恩来总理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亦如一颗启明星,光芒穿越时空,照耀我们前行。在这个物欲涌动、喧嚣浮躁的年代,面对人生,面对社会,年轻的我们有着很多无法解释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而对这些疑问,薄薄的几本政治教科书无法给我们圆满的答案。阅读《周恩来传》一书,能够看到复杂的人生路,学习周总理其人,直面自己内心的卑微。最终从中领会到的是一种精神,能够给我们年轻一代提供方向、智慧和力量的精神。

  如果说《周恩来传》能够帮助我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改革开放后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芮成钢所著的《三十而励》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世界和今日中国的视角。第一次知道芮成钢其人,源于他那篇掀起全球舆论热议的“星巴克走出故宫”事件的网络博文《请星巴克从故宫搬出去》。芮成钢给人的印象是什么?他才华横溢,见识广泛,思想敏锐,富于智慧。也许不仅于此,阅读完《三十而励》我感受到的一颗浓浓的爱国热情与赤子之心。

  也许《三十而励》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更多的人将其归类入金融财经。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作者以一种的理性的记述方式对他之前学习、工作经历所作的总结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我们今天的所思所想,决定着未来世界眼中的中国形象”,芮成钢提出了一个命题:身为年轻人的我们应该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他在书中用自身的经历鼓励当代年轻人以一个世界人的角色定位自己。源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类似全球化这样宏大的命题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遥不可及,它是如此深切的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怎样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怎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看待自己?无论今天我们从事着怎样的职业,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无可避免的会跟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去感受世界和时代的脉动,那么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工作岗位担负起一部分责任。对大多数如我一样平凡的人来讲,每个个体的力量对于整个社会是及其微弱的,但若真的每个年轻人都能对国家、民族、事业有着一份热爱和责任,少年中国呈现给世界的必定是喜人的朝气。

  阮次山批评中国“年轻人如此冷漠、偏激、肤浅”,毋庸置疑,这个评价本身是过于狭隘而且偏激的。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层面的现实,现今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总是过多的关注自己。而人若是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便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没的危险。不妨多阅读人物传记,到伟人、到优秀的人物那里探寻生命的奥妙,在为别人的人生或感动或心潮澎湃的同时,战胜懦弱与胆怯,重新构建自己心的堤坝;到前辈、诤友那里聆听诤言,那虽然长着荆棘却充满热烈的话语,会给我们带来头昏后的清醒,迷途中的彻悟,甚至是悬崖边的勒马。

  与书结缘便是与人结缘,人物传记以字为媒,以句为介,掩卷沉思体会的是理与理的碰撞,心与心的相知,情与情的相惜。读好书如交益友!

  来源(作者):盐城市亭湖区人民检察院 孙书甜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