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情系着你我,让我们回望身后的足迹,转眼又是一年春,征程中你我依然在同行
追溯我的检察渊源最早可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隔壁邻居阿宝的妈妈姓刘在上海工作,有时回南京探亲,第一次见到阿宝的妈妈是到他家闲聊的时候,印象深的是刘阿姨身上穿着的制服,大檐帽正面镶嵌着国徽,肩傍上扛着两面红色的肩章,阳光照去,人的脸庞都在红色映衬中。其实,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制服,就是觉得威武好看,我压低了声音问阿宝,“你妈妈是干什么的?”“我妈妈在检察院工作,是检察官,”回答中,阿宝的脸上透着自信与骄傲。回到家中我拿出了词海迅速的翻到了检察官一词的注解,— 检察官是国家法律赋予行使执法监督的司法人员。从这以后我渐渐地注意和留心起涉及检察机关的宣传。成人高考时,我有两个专业可以选择,一个是会计,另一个是法律,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希望我去学会计,理由很简单,学成后可以回到原单位并及时办理转干。而报法律就另当别论,因为它离我的实际工作相差的太远。“万事听人劝,就报会计吧,”来到大学成教院的报名点,填表时,不知道为什么刘阿姨身着检察服的形象又闪进了脑海,糊里糊涂在专业栏中填上了法律,为这事父亲没少责怪我,同事们也笑我傻。很快,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和我一同报考的小张因有了会计大专,很快他就变更了身份,调到了学院教务处。后来我虽拿到了大专学历,但确没起到作用,我不后悔,因为那是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决择。后来国家对用人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要想成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1991年南京地区国家机关招干考试,我毫不犹豫的报考了栖霞检察院。
1992年3月,我的愿望实现了。上班的第一天,我就打听领取制服的程序,管理后勤工作的老李说:“要想穿制服,你们还要等待,发放制服有时间段,前段时间发制服你们没赶上,不过可以调剂一套先穿上。”终于穿上了制服,起诉科的陈科长对着我们说:“小伙子着装就是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外出调查取证,在公交车上我让位给了一位老者,旁边的几位乘客议论着:“还是检察官的素质高。”听到群众 的夸奖,我自豪地紧了紧制服。是的,我身上穿着检察服它不仅是一个身份的标志,更是一份荣耀与责任。
听院里老同志讲:“恢复建院时才6个人,大家都也没有制服,可干起工作的劲头一点也不比现在瓤。” 1978年七月恢复重建检察院时,没有服装,到了1985年才有了第一次统一着装,夏装为米黄色,春秋冬装为豆绿色,佩以领花、肩章和戴有国徽的大檐帽。1990年,夏装也改为豆绿色。”
转眼间,我从检1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其间检察制服也修改了多次,2000年检察服改为西服样式,颜色也变为国际通行的藏蓝色。虽身着的制服已从军事化的豆绿制服变成现在亲民式的西装,胸前佩戴着检徽,同样让我感到神圣与自豪。
来源(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 闵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