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一个“声模”的小传奇
2019-07-09 14:35:00  来源:检察日报

  针未尖

  历时三个多月,经过两轮海选,6月13日晚,来自成都的95后女生周玥偲最终获得天猫精灵四川方言大赛的冠军,并当场与天猫精灵签约。接下来的一个月,她将进入录音棚,为天猫精灵进行四川话的语音录制,这份工作时薪达700元,也就是说这一个月工作,将为她带来10万多元的高薪回报。随后,科学家们将会使用语音合成技术,对录音进行技术处理,天猫精灵四川方言版就可以正式上线。

  互联网带来了新就业,也在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新职业。“声模”周玥偲实现了她人生的一个小小传奇。

  靠说四川话月薪10万元,这个“声模”小妹是如何做到的?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发展总会诞生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新职业。事实上,此事的最大关注价值不在“声模”职业有多么赚钱,而是方言保护与传承有了职业化倾向、互联网倾向、智能化倾向。这才是值得人们高兴与喝彩的可喜变化。

  四川方言大赛的背后,隐藏着一款智能音箱的“野心”。作为一种助手性质的智能产品,它必须成为一种陪伴产品融入家庭,家中不会说普通话、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甚至也应该可以使用。正是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人们便想到了开发方言版本,以四川方言版本领头,开发更多方言版本,甚至要上线一个动态的“方言博物馆”。这种“野心”,对方言保护又何尝不是一种善举?

  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和乡音,体现着地方特色;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血脉纽带。中国的方言浩如烟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充满魅力。然而,由于人口流动融合十分迅速,我国不少方言俚语日渐式微,承载的地方传统文化也面临生存危机,保护濒危语言与方言俚语,已成为全社会一项重要且迫切的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保护方言不应仅是学校、教育、文化等机构与部门的任务,也不应仅是学术圈研究的对象。互联网企业使用科技手段进行方言保护,赋予方言更多使用价值与传世功能,就是一件值得大力鼓励提倡的好事,而且责无旁贷。一些智能产品拥有方言版本,能让更多人无障碍地使用,一方面能提高全社会对方言的关注,同时,也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扩大市场份额,真可谓“一箭双雕”。

  早在2008年,国家语委就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并提出了“政府主导、专家负责、社会参与”的方针。不久前,科大讯飞利用人工智能开展了一项“方言保护计划”的公益活动,该计划邀请全民参与共建“中国方言库”,通过人工智能加快推进保护中华语言文化遗产。

  一个“声模”的小小传奇,真的不容小觑。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