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胡同世界
2020-10-12 16:14:00  来源:检察日报

  北京的胡同数不清。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余年,走胡同还是近一两年的事儿。

  北京的胡同京味儿十足。你可以瞪大眼睛走,考究各个大宅子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的年代,你还可以闭着眼睛沿着盲道走——一准会闻到地道的北京味道,炸油条的、涮肥牛的、炖羊蝎子的。倘若,你闻到一股股隐约传来的或浓或淡的藏香味儿,那一定是到雍和宫大街了。

  其实,在北京逛胡同,有一双敏锐眼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灵敏的鼻子、一双聪慧的耳朵。

  北京的胡同长短各异、宽窄不一。最长的胡同是东交民巷,据说有三公里,和长安街并行。最短的叫“一尺大街”,才十来米长,紧挨着樱桃胡同北口。灵境胡同当属最宽的,宽处居然有32米。原先以为交道口附近的细管胡同就够窄了,后来发现单位边上的魏家胡同南侧还有个小细管胡同,小的连推个自行车都费劲。谁知,这还不是最窄的——位于原宣武区东南部的小喇叭口胡同,北口不足0.6米……北京城的胡同虽说大多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什刹海边上的烟袋斜街,那里老北京的风味儿最浓。什刹海边上还有另一条斜街——白米斜街,据说洋务运动代表人张之洞的故居就在这里。

  走的胡同多了,我渐渐喜欢上了胡同,一是胡同里的宁静,二是胡同里的故事。

  有一次走访市文物局,接待我的办公室张主任道出了其中的妙处。市文物局位于东城区府学胡同内,对面便是南宋末代宰相文天祥祠。文物局小院是典型的四合院,古色古香,院子里安静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见响。

  我问,为什么进了院子就离开了外面的喧嚣?主任指着低矮的厢房和山墙说,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些建筑大院套小院,隔断了外边的声音,再说,声音一般都往上走。我终于明白,也许只有住在低处才能独享那份与世隔绝的安宁。

  北京的胡同故事多。不经意,你就和某段历史、某个当年响当当的人物擦肩而过。比如今天早上刚刚走过的东四八条,就有一段别样的历史: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民国沿称。1949年后改称东四八条。胡同内71号院,原是清代为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所盖的房子,解放后为教育家叶圣陶故居。院内种满花草,有两棵大海棠树,每到春天,枝头缀满粉红色的海棠花,叶圣陶的好朋友谢冰心、臧克家都曾在海棠花开的时候到这里看望叶老。《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散文甲集》《叶圣陶散文乙集》等作品便是在这里完成的。

  单位边上的几条胡同也有讲不完的故事。比如魏家胡同,明朝属仁寿坊,因胡同地处中城,为皇帝亲军金吾左卫驻地,称卫胡同,清属正白旗,相传有一魏姓朝廷官员住此而始称魏家胡同。在清代,这里住着能工巧匠马辉堂,其先祖马天禄在明代曾参加过北京皇宫的营建。先辈马德亮曾参加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清朝末年,马辉堂为专做皇家、官家木活的官木场的领工,参加了颐和园的修建,自己拥有几个大木工厂,成为东城有名的大房产主。

  往南一点的什锦花园胡同,曾住过吴佩孚、戴笠、程砚秋、吴裕泰等名人。

  要说逛胡同品古今文化风俗,南锣鼓巷是必须去的。近一年多,我大概去了六七趟。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是北京一条非常有特色的酒吧街,有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这条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每次到南锣鼓巷也就是在胡同里走走,左瞧瞧右看看,这里已经充满了现代商业的气息,要在这里寻找纯粹的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似乎难了点儿。不过,如果有寻古的念想,我建议到南锣鼓巷雨儿胡同瞧瞧齐白石故居。如果爱看风景、沾点高大上的气质,可以到附近的玉河边走走——去年习总书记到北京调研时曾走过这个地方。

  南锣鼓巷令人垂涎的还是各色的小吃。这条街上,有一系列让你眼花缭乱的“吃货”的名字,什么“陈先生的肉肉”“咂摸”“海小姐玫瑰饼屋”等等……

  北京的胡同不一样,你来,便是你的。

  编辑:综合管理部  

上下篇导读

 · 入药的藕节
 · 梦里的云南
 · 樱花的困惑
 · 母亲的独节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