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春回大地
2020-05-18 11:20:00  来源:检察日报

  远方传来一声吆喝,这是地头赶牛的声音。每当山村里飘起这种吆喝,就是春天来了,春耕开始了。

  “人勤春早”。山村的春天来得很快,也很慢。说它快,因为在村民的心底春早就到了,冬天地面冻了,他们闲下来,一家人聚在生着炉子的屋里,老人盘坐在热炕头,熬着罐罐茶,大家围着火炉唠嗑,很早就盘算起了一年的光阴,早于春日,早于春暖,也早于春耕。说它慢,冬日泛白的日头儿,滴水成冰,要是起风变天,气温就更低了,春被寒风堵得还走不进人们的生活。既是打了春,但还不像春,更像是冬的延续。这样,山村的春在人勤与春早之中,往往是春早到了人们的心里,而迟迟才能到人们的生活。

  春天到了山村,有时还会带来一场春雪。春播日子难以确定,村民转着脑子想办法,后来冬小麦投入到生产,他们在今年就可以种上明年的小麦,早早开始了春耕、春播,冬天只能算是春耕的中断、春播的中止。趁着地墒,赶在冬前种几亩冬小麦,很快就抽芽成型,绿染大地,将来年的希望尽早付诸实践。被霜打蔫的冬小麦苗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都结成了冰,但耐冻的秉性始终守护着它们的生命,气温高了,天气暖了,它们就抖落身上的残冬,挺起腰杆,成为山村春天里的第一道绿,把春色早早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里。有这道绿的陪伴,人们的心里不再着急。

  村头的吆喝声,悄悄停顿在了人们的舌根上,还原了山村的寂静。这时,春播就告一段落。人也就相对闲下来,但春却忙了起来,附着在大地上的小生命,结束了冬眠醒过来,动了起来,有了好天气,就出来透透气晒晒太阳,到处觅食;枯干的小草凭借贮存在体内的力气,使劲儿从土里钻出来,缓缓神儿,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态世界里。

  山村里的孩子们强忍着口水,在河沟里寻觅一年一茬儿的辣辣、芦爬,挖一根,夹在手指间捋一下,放到嘴里嚼起来,品出了鲜果味儿,辣在了心里头。

  妇女们放下手中的活儿,抽时间到自家的苜蓿地里,剜一筐苜蓿芽儿,捡干净,放到开水锅里熟一下捞上来,捏成小疙瘩,吃一次就用净水淘一淘,逼掉水分,调上葱油、食盐和熟醋,真是野味儿赛佳肴。苜蓿慢慢地盖住了地表,站在最高处,俯首远眺去,绿得黑油油,点亮了春色,扮美了春天。

  村头的大柳树抽出了新芽,嫩嫩绿绿的。庄院外,杏树枝头含苞待放,梨树枝尖崭露头角,一树接力一树花儿,一茬花儿接着一茬香,簇拥在花朵上的蜜蜂,放开嗓子吟唱着歌谣,一副充满生机的场景。

  校园里,飘出了朗朗的读书声,一阵阵,包在山峰里,荡在山腰间,罩在山空上,补充了春的气色,补足了春的希望。

  突然,路边刮起了风,拧成股的旋风,咬着地上的碎草,飞走了。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检察院)

  编辑:综合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