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隧道(二十)
2019-01-15 15:58:00  来源:检察日报

  一条隧道,两个时空,三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交织在一起,正义与罪恶在两个世界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和碰撞,检察官卫新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黄检喝口水,继续说道:“因为坚持原则和秉公办案,赵检曾经遭到打击报复,在一次办案回单位的途中被五六个蒙着脸的大汉截住,背上被砍了两刀,留下两道长长的疤痕。后来,有人问赵检,说你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说,为了公平正义。又问道,什么是公平正义?回答说,就是一个信念,就是一分一毫一厘都不差。又问,如何才能做到公平正义?赵检回答说,不向人情、关系、金钱、势力低头,因为你低一次头,就会有下一次,就像钟表一样,必须分毫不差,快一点或者慢一点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慢,就逐渐偏失了正确的方向。”

  黄检的话深深地打动着卫新。是啊,公正,其实就是一种信念。自己为什么会动摇,为什么勇气会一会儿饱满膨胀,一会儿又离他远去?因为黑暗的势力依旧强大,因为他对公正的信念需要进一步加强。卫新望着黄检的那双眼睛,它坚毅而自信,就像当年父亲的目光。父亲拉着他的手,站在黝黑的桥洞口,对他说,只要战胜黑暗,就可以迎来光明。

  卫新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着检察长,黄检已经年近五十,两鬓已不知不觉添了几根白发,尽管如此,从他的目光中依然可以掘取到阳光一样的力量。卫新知道黄检在市院任反贪局侦查处长时,曾经顶着重重压力,查办了当年震惊全省的某国有企业贪腐大案和税务系统贪挪窝案,不惜得罪比他大好几级的官,将一条条蛀虫铲除。后来,他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干扰和排挤,辗转到了多个部门和基层院,但是他走到哪里,正义就像阳光一样播撒到哪里。你不能不说这是信仰的力量,现在这力量还在他的目光中闪耀,令人感到温暖而自信。卫新心中的那个决定更加坚定了。

  接着,黄检简单地询问了案情的进展,告诉卫新公安局方面已经就此案增加了精兵强将,由办案经验丰富的老公安王起富组成了专案组。

  这时,卫新的手机响了。

  黄检说,行,你去忙吧。卫新离开检察长办公室,在楼道内按下接听键。

  里面传来好多天前那个熟悉的声音,“喂,是卫检察官吗?”

  “是我,是我,请你把你知道的情况都告诉我。”卫新激动地说道。他恨不得现在就沿着手机信号爬到证人跟前。

  “好,”对方说,“等等,我们找个地方好好谈谈吧。”

  卫新说:“你可以到检察院四楼找我。”

  对方犹豫了一下,说:“要不我们还是到外面谈吧。”

  “好的,您说地点。”

  “北城酒家,就现在。”说完,对方挂断电话机。

  卫新一路小跑,跑到检察长办公室,兴奋地说:“黄检,证人找到了。”

  “好!”黄检一拍桌子,腾地一声从座椅上站起来。

  (十六)

  北城酒家位于北环路以北,与南山隧道正好一城之隔。

  卫新叫上老王和其他两名公安侦查人员赶到北城酒家的一间雅座,见到了举报人。举报人六七十岁的样子,头发花白,瘦高的个子,头上围着一个白头巾,一身乡下人装扮,嘴里抽着一支劣质烟。

  “您好,大爷,我是检察院卫新,现在您可以把您所看见的告诉我们了。”卫新说道。

  举报人咳嗽一声,“我原本不想说的,可是,”他的眼圈有些红,“我自作自受啊。”

  说着竟然滚下几颗浑浊的泪珠。

  “都是报应,报应。”老头还在嗫嚅,又抽了几口烟。

  举报人继续说道,“其实,原来我不打算作证的:主要是怕打击报复。那天我鼓足勇气给你打了电话后,就有好几个人总在我们住的地方附近转悠,领头的是个男的,留着长头发,下巴颏还留着一撮小胡子。哦,对了,我家就住在隧道的北面,离隧道口不远。”

  举报人就这样东一棒子,西一榔头地说着。老王提醒说,请你先说一下你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谈一下你看见那天撞人的情况。

  举报人这才明白过来,连忙报告了自己的基本情况。老人叫张庆昌,今年68岁,家住隧道北面(就是两起交通肇事出事的十字路口以北)的张店村,农民,除了种地,还在家经营着一个小卖部。接下来他讲起了“红轿车”撞人的前后经过:“那天,老伴去地里摘菜,我就坐在家门口的大榆树下歇着。一个男的来买烟,提着一个旧公文包,好像是工地那边的。我就进去给他拿了一包‘红梅’,他说拿最好的,我又给他换了包‘红钻’。买完烟后,他并没有走,就坐在大树下和我交谈起来,还给了我一支烟。”老张说着又抽了两口,就好像正在抽着那个顾客给的那支烟一样。几缕青烟在阳光下飘飘悠悠。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杜建平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