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1年8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从事检察工作的。记得刚进院检察长找我谈话时,我竟不知道是该称呼他为“检察长”还是“院长”,我被安排在办公室从事收发文件之类的工作。在整日的来回奔波中,我逐渐得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检察官,条件之一是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而我当时手中拥有得不过是一张非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现实摆在前面的是两条路:一条是知难而退,另一条是迎难而上。怎么办?我一时难以抉择。转机出现在一天夜里我接爱人下晚班,走过厂门口时,一行醒目的大字犹如黑夜里的一道闪电让我心头一颤:今天不努力干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是啊,当初在部队勤学苦练的劲都哪去了?与其苦熬,不如苦干!于是,在同事们好心地“你要是早转业两年就省事了”的安慰声中,我选择了后者;在不少人抱怨“司考之路,难于上青天”的叹息声中,我上路了。
起初还算顺利,我如愿在2003年6月拿到了法律本科文凭并获得了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由于受“非典”影响,当年的司法考试也推迟了,在毕业的当年即能参司考,这让我感到幸运。当然也有感到心烦的,那就是留给我专门对付司考的时间只有三个月。时间对那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上班时在办公室杂事不少,根本无暇看书。而妻子上班的企业实行“三班倒”工时制,我下班回家料理完家务,把四岁的女儿哄上床睡觉一般也到夜里九点钟了。此时,当我走向书桌打开台灯时,一天真正属于我的时间才开始了,我如饥似渴地吸吮法律知识的精华,通宵达旦在自己的生物钟中已跟时钟的“滴答”声一样平常,上床之后还要把当天所复习的知识要点在头脑中“过”一遍。有时也感到辛苦,但“人生在勤,不劳何获?”当年,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警示自己;今天,我也要把一个“勤”字刻记在脑中,实践在行动上。终于等到了司考的那一天,考完之后,感觉不好,成绩下来离分数线差了16分。清楚地记得接到成绩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勉励自己:“我还大有希望,只须努力。”
我又一头扎进了2004年的司考复习中,还是一样地忙工作,还是一样通宵达旦地学习。不同的是,我通过司考的决心更大了,复习准备的时间更充分了,下的功夫也更深了……“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2004年12月4日,当我用颤抖的手指点击中国普法网考生分数栏:王军,398分。我成功了!而且还是当年全市司法考试的第三名,“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 ……苦尽甘来的喜悦潮起潮落般冲击着我,我独自而又平静地享受着这一切——一切又才刚刚开始,稍后我这样警戒自己,胜利之后最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是军旅生涯所体会的基本道理。还真管用,之后我又如愿被安徽大学录取为在读法律硕士,并提起曾被枪托摩起老茧的手,拙笔不缀,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若干。
“不怕自己不闪光,就怕自己不是块金子…..”,2007年,当我站在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对外选调检察官的面试讲台上,情真意切的娓娓而谈,更是永不放弃的进取追求,也感动了评委,使我有幸从巢湖岸边来到太湖湖畔,和同仁们共庆江苏检察的而立之年。
“永远不要放弃艰苦的劳动,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要心平气和地继续耕耘播种。”当我回味完人生之旅这一短暂的征程时,我想籍借此话,与那些脱下军装不久正从事检察工作的战友共勉。这是已故作家路遥的一段心声,也是我们战斗不息、奋斗不止的集结号!
来源(作者):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 王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