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类案分析]2017年涉枪案件发案特点分析
2017-12-14 13:38:00  来源:

  2017年以来,开发区检察院先后办理非法买卖、邮寄、持有枪支弹药等涉枪类案件4件5人,涉案气枪4支、枪管等配件1881件、铅弹千余发,涉案人数是前三年总数的5倍。通过案件分析发现,当前枪支弹药制售呈现出“交易网络化、运输快递化”的新型模式,给侦查带来难度,给社会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亟需引起重视、加强治理。

  一、通过网络联系、交易,查处难度加大。当前绝大多数涉枪案件犯罪分子均通过网络进行联系。一是通过组建或者渗入微信、QQ等枪支爱好者交流群。并且在交流时不使用“枪支”等敏感词语,而是使用“内赃”“粮食”等代指“配件”“弹药”等字眼,规避警方通过“枪支”、“子弹”等传统关键字过滤方式的监控。二是卖家分别销售各种枪支零部件,然后由买家自行完成组装。这种“化整为零”的销售模式,使得侦查机关难以依照以往“顺藤摸瓜”的方法破获整个制枪贩枪团伙。三是待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通过支付宝或微信直接转账,买完即将微信删除,包括删除好友以及转账记录,给调查取证带来困难。

  二、通过快递交易,监控难度加大。与传统的涉枪类案件相比,面对面交易的已经很少,绝大部分买卖枪支、弹药都是通过快递方式实现交货。而部分快递企业为追求业绩,无原则招揽客户,对寄递物品的查验把关不够,一些违禁品稍经包装便能避开查验。还有部分快递公司接单时并不核实寄件人真实身份,即使发现违禁品也难以追查邮寄者。多名犯罪分子将枪管伪装成晾衣架、屈力棍等,随意编造寄件人姓名将枪支、弹药寄出。相关快递企业既未对邮寄品进行细致检查,也未核实寄件者真实身份。

  三、销售涉及全国各地,追查难度加大。涉案的枪弹买卖双方遍布新疆、广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大多是出于对枪支的收藏喜好或户外射猎使用。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化名联系,在收发货时均使用虚假姓名,上下游犯罪人员互相不掌握对方身份信息,增加了侦查人员追查难度。

  针对枪支犯罪中出现的以上新情况,我院建议:一是强化网络监管,加大对网上交易违禁品的打击力度。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在实施过滤监管制度时,及时新增“关键词”加大过滤频率。二是强化生产监管,加大对制造枪支零部件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辖区内有能力生产枪支、爆炸物等违禁品的企业开展排查整治,将无缝钢管、铅弹模具等原材料纳入排查范围,及时发现、处置非法加工枪支及配件行为。三是强化快递业监管,加大对快递流通领域的检查力度。严格督促落实快递实名制,与公安户籍信息网联网,未经实名验证的不得寄送;实施寄送物品开包查验,设置多道查验程序,未经查验合格的不予寄送。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