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我与几位友人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乌珠穆沁草原。
清晨,我们分乘两辆越野车沿着省道241、锡张高速一路向北。沿途所见巍峨的群山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淡出了视线,接踵而来的是一座座线条圆润的丘陵和逐渐开阔的草甸。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山区的人来说,看惯了嶙峋的山峰,局促的峡谷,当舒缓的丘陵和一望无际的草甸映入眼帘时,大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去过草原的友人告诉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只是草原的外围,而真正的美景还在后面。
短暂停留后,我们继续北上。上午时分到达了锡林郭勒盟,导航显示距离西乌旗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友人提议不住宾馆,继续深入草原,住宿牧民的蒙古包,可以尽情领略草原美景,体验民俗文化。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离开高速公路向草原深处进发。
进入草原腹地之后,我们才真正感觉到乌珠穆沁草原的宽广、美丽和奇特。
湛蓝的天空,辽阔而高远,如絮的云朵,缓缓从头顶飘过,并不时随风变幻着身姿,像牛羊、像骆驼、像苍鹰、像飘带……苍穹笼罩之下,极目所望,绿草如海,无边无际。红白、蓝白相间的蒙古包散落其间,犹如绿锦之上点缀着颗颗明珠。一片片白云般的羊群在绿海上舒缓地移动,有如一曲悠长的牧歌。
沿途所见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颠覆了我们对草原的印象。这里是森林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地段,景区内的遥鲁海日罕山(又名半拉山),一侧是缓坡,与草原相连,一侧是陡峭的悬崖,仿佛被斧头劈掉了一半,雄浑奇特。山前的巴拉嘎尔河蜿蜒曲折,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镶嵌在草原之上。流曲的河道自然形成蒙文“奇特”二字,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登山四望,左侧大兴安岭余脉绵延起伏,在天空和草原之间画上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远处金莲洼,野花绽放,色彩斑斓,为如茵的绿草地点缀出一片秀美花园,也为那些视觉疲劳的游客增添了新奇与遐想。
壮美瑰丽、宽广苍茫、悠远厚重……身处乌珠穆沁草原之中,我知道这些词语根本不足以形容大草原之万一。此时,我心中所咏叹的只有远古的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日落时分,我们入住一户牧民的蒙古包。主人是一对热情的中年夫妻,男主人是蒙古族,女主人是汉族。主人家有四五百亩牧场,他们在牧场上建了几座毡包,一座自己居住,另外几座在旅游旺季对外出租,价格很便宜。
我和友人都是第一次住蒙古包,感觉新奇。蒙古包内,中央安放着高约二尺的火炉,火炉上方的帐顶开有天窗。火炉四周铺着地毡,地毡上摆放矮腿的雕花木桌。包门的两侧悬挂着牧人的马鞭、嚼辔之类的用具。西侧摆放着红漆彩绘木柜。简单的陈设透视出蒙古族牧民独特的生活习俗。
短暂休息后,我与友人到草场中漫步。此时暮色降临,最后一抹夕阳已从地平线消失。晚风带着丝丝凉意轻抚着草原,如毡的草甸幻化做阵阵绿涛,一波波随风翻涌。极目四望,天地汇成一线。蓦然间,一股从未有过的苍凉之感从心底涌起。我不由张开了双臂,想将这一切揽入怀中,然而在辽阔苍茫的天地面前,我无法做到,只能仰起头呼吸着充满绿意的草原灵气。我想,唯有宽广天地之灵气,才能造就胸怀宽广之民族吧。
晚饭时主人杀了一只羊,炖了一大锅手把羊肉。乌珠穆沁肥羊很出名,因其食用沙葱而肉质鲜嫩,没有膻腥味。当香喷喷的手把羊肉端上桌,一路的劳累霎时烟消云散。我们取出了从锡林郭勒盟带来的草原白酒,热情的主人也拿出了自家酿造的马奶酒。马奶酒呈奶白色,入口有一股香醇的奶味,与商场里销售的马奶酒不同。第一次喝正宗的马奶酒,大家争先恐后,一大壶马奶酒不一会儿便进入众人腹中。
酒酣耳热之际,夜色已经深沉。步出毡房,只见繁星满天,宝石般的星辰高挂在头顶,似乎触手可及。草原的夜静谧安宁,除了风摆青草的沙沙声和虫鸣声外,没有其他杂音。都市的嘈杂在这里似乎变成了远古的传说。“草原夜色美,琴曲悠扬笛声脆,晚风吹送天河的星,汇入毡房闪银辉……”不知哪位友人轻声吟唱着一曲蒙古歌曲,我的思绪也随着悠扬的歌声,飞入了无尽的夜色。
“未举金杯人已醉,轻骑踏月不忍归。”厌倦了喧闹浮华的人啊,值此夜色美景,又有谁不想常驻于此呢?!
(作者单位:河北省赤城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