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等闲何能识人心
2018-10-09 15:04:00  来源:宁波日报

  李陀先生已年近古稀,这部22万字的《无名指》却是这位《北京文学》老编辑的长篇处女作。小说丝毫不像出自一位老作家之手,从紧贴时代的情节内容到鲜活淋漓的文字质地,都更像是故事主人公——心理医生杨博奇洋洋洒洒的人生自述。40岁出头的社会精英杨博奇所具有的迷惘代表了当下知识阶层典型的心理困境,这类人有学历,有才华,有专业技能,也有社会经验,应该算是“活得最恣意,活得最明白”的那部分群体,可李陀借助《无名指》,瓦解了这个观点……

  杨博奇是个心理医生,由于长期给人做心理咨询,自然要比别人更加识人心、知人性。可《无名指》其实是一个探索“子非鱼”问题的故事,一个讲述“他人即地狱”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辨析“庄周梦蝶”的故事。不知从何时开始,现代都市人习惯于在自己的内心设立一道道屏障,于是,人们的心中块垒、胸中沟壑,即便是心理医生也难看得明白。一开始杨博奇并不认为“人心似井,深不可测”,但当他帮人“除忧解难”的目标一次次失败时,才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本无法达到探测人心的程度,熟悉的一切,对他来说,越来越陌生。

  和杨博奇结拜成兄弟的土豪金兆山,乃是这个时代的既得利益者,表面上看他挥金如土、一呼百应,可也几次三番地来做心理咨询,讨教如何平衡家中老母和媳妇之间的矛盾关系。有意思的是,因有大笔金钱的加持,所以婆媳龃龉的实质其实是资本话语权、操控权的纷争。杨博奇的前女友海兰同样屡屡来到心理诊所求助,因为她那位在出版社工作的丈夫石禹,把单位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甚至还被领导和同事送进了精神病院。事实上,石禹只是太过正直和真实,不愿随波逐流,不肯欺上瞒下,可他这种老是让事情来个图穷匕见的个性自然会挡了别人的财路和官路,众人也就难免会同仇敌忾地要将其“铲除”。还有杨博奇最好朋友的妻子苒苒,一个“爱因斯坦+林徽因”式的才女,从小到大一路是尖子生,毕业后去美国读博,拿到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后,却“嫁鸡随鸡”回国当了家庭主妇。杨博奇一直觉得苒苒生活顺遂、思想通达;鲜有烦恼,想不到就是这位优秀女性,最终选择了出家。杨博奇这时才从以往的种种蛛丝马迹中发现,长期以来一直研究佛学、抄写经卷的苒苒,早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除此之外,杨博奇那个与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女友周璎到底是怎样一个女孩,他也稀里糊涂;金兆山手下的白脸书生王颐居然貌似潘安、心若蛇蝎;出言吐语、句句带脏的金兆木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渣,可仗着母亲的宠溺、哥哥的权势,他成了一家影视公司的老总……现实就是这样的荒诞不经,而且似乎大家渐渐地见怪不怪了,觉得“存在即合理”。

  《无名指》是从心理医生的视角探测世态群像的作品。在小说里,也常能读到作者对于时弊的针砭、历史的反思、生活的感悟和理性的辨析,可往往一旦深入,又会进入某种反讽的怪圈。人有病,天知否?杨博奇最终陷入了和他所接触的所有病人一样的“病症”当中,那就是焦虑,对未来种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作为专业人士,他也束手无策,只能厉声质问:“在今天,有谁能对抗焦虑,有谁能拒绝焦虑?哪怕是一次,哪怕是一会儿。谁又能真正解释清楚焦虑?”小说没有自问自答的桥段,这个关于人心的谜团,在作品中一直悬而未决。

  李陀和他笔下的杨博奇,应该都看到了一种现实:眼前这个貌似有条不紊的城市中充斥了凌乱、混沌和虚无。心理学家如同侦探般努力探究周围人的心理秘密,却只能无功而返,因为当原先的道德基础分崩离析、不复存在,那么在对生活进行再度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人心的无依和混

  编辑:许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