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谚云:少即是多。列宁也说过:“宁可少些,但要好些。”一些人不笨、也不坏,却在人生的路上走不远、走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患得患失,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错过,结果犹豫不决、三心二意,像狗熊掰棒子,最后两手空空或者收获太少。实践证明,胡子眉毛一把抓是抓不住、抓不牢的,我们应当学会把握好少与多的关系。
兴趣的少与多。又想当明星,又想当官员,还想当老板;又想天天觥筹交错、灯红酒绿,又想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一般说来,或者在特定的一个阶段,是不可行的。一般人学算术都是先学加法后学减法,可见减法之难。人生之路,做减法比做加法往往有效得多,但也难得多。好比读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深不下去、钻不进去,收获就不大。好比吃饭,夹一块就要夹住,咬一口就要咬实,吃一嘴就要吃透。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曾提到一个锥子理论。锥子是把力量聚焦在最前端的点上来高效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无论干什么事,在符合规律的前提下,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能成功。人的智商其实是差不多的,每天同样只有24个小时,专家与普通人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有一种价值定位并敢于舍弃的能力。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了解、选择、专注于自己真正想从事并擅长的职业,每天学习,日进日新,深耕细作,这个领域就会给予你价值,给予你力量。正所谓,专一、专注才能专业。
欲望的少与多。《礼记》中记载孔子的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我们每个人,不分男女老幼,无论穷富贵贱,人人皆有大欲。有人想要功名富贵,有人想要美色美食,有人想要长生不老。但是,欲望越多,烦恼越多。在现代社会,一些广告媒体不断制造焦虑和恐慌,宣扬消费升级才会走上人生巅峰。一些人为了浮云而疲于奔命,失去自我,毁弃家庭。这种浮云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是尽可能多的所谓朋友和尽可能广的所谓人脉,或是尽可能多的赞赏与尽可能大的虚名,也可能是根本用不了的财富。其实,人真正需要的核心利益是很少的。弱水三千,每天也喝不了十斤;广厦百栋,每晚也占不到十尺。
信息的少与多。你关注了100个公众号,其实真正想看的、常看的也就那么几个。众声喧嚣,泥沙俱下,真正有用的反而会被信息狂潮所淹没。你加了5000个微信好友,每天醒来像批奏折一样浏览朋友圈,时间就这样被耗散,看完后却发现如同鸡肋、食之乏味,导致真正想关心的人却被忽略、被冷落乃至被错过。你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心猿意马,磨磨蹭蹭,一会儿股票一会儿八卦,一会儿微博一会儿微信,看似忙了一整天,却只是假装在努力。热了十次身,就是没下水,或者只是下浅水,没有到中流击水、深海扬帆。如此这般,还不如精简、再精简,一次只专注做一件事,紧盯目标,排除干扰,屏蔽无效信息。
生活的少与多。有些人,看似有很多朋友,经常一起吃喝玩乐,但真正摊上事儿的时候,却发现,能当得起朋友二字的根本没几个,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可能一个也没有。手机上有几千个号码,但愁肠百结、深夜想哭诉的时候,却发现,随时可以拨打而不必考虑其感受的可能一个也没有。很多人为什么瘦不下来,根本原因是想要的太多,不敢、不愿在两难之中作取舍。又想大快朵颐,又想身轻如燕。吃得多,又不消化,增添肠胃负担,影响睡眠和工作,乃至影响情绪。买得多,囤积了一堆根本用不着、穿不上的物品,占地方不说还浪费资源和空间。人真正需要的日用品,用一个行李箱来装就足够了。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其实,简约、简朴,就是不简单。当我们不盲从、不跟风,把多余的东西都捐了,把周围的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保持居所的干净整洁,保持身体的轻盈舒畅,保持心态的淡定平和,我们就会感到快乐,走近幸福。
少与多,其实就是舍与取,而舍比取难得多。面对满桌美食,适时止筷,有多难?面对花花世界,适时止步,有多难?面对汹涌潮流,抱朴守拙,有多难?贪多求快,这是人之通病。少而精,则是通往幸福人生的法宝。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专注追求和创造更大的价值,获取更多的自由和幸福,这真的是一种智慧。(谭妤晗 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