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英雄的内心世界
2023-04-04 09:53:00  来源:检察日报

  癸卯兔年新春贺岁大片中,《满江红》这部以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为主角的电影,引发了观众的热议和对岳飞其人其事的集体记忆。几百年来,岳飞的名字和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岳飞的浩然正气,更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事实上,文武双全的岳飞,也是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英雄。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忠武与奉身俭薄、不殖资产的廉洁,豪情壮志与柔情热肠,构成了他鲜明的立体形象。

  1.

  岳飞的书法造诣很高,纵观其传世书迹,从《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以行草为主,大势如电掣雷奔,龙飞凤舞,细部则铁画银勾,抑扬顿挫。字体笔画随态运奇,纵横挥洒,如快马入阵,令人想象他驰骋疆场的英气豪情。尤其被人推崇的是杭州岳飞庙的匾额。“还我河山”四字笔力遒劲,墨势雄浑,洋溢着一代英豪收复失地的无限气概。

  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记述了岳飞的一方端砚——岳忠武砚的流传。从中不难感受岳飞不竭的精神力量。

  这方端砚,是道光元年(1821)东阳县令陈海楼在北京偶然得到的。砚身呈紫色,体方而长,砚台背面镌有“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行书铭文,他称之为岳忠武砚。砚铭取自孔子《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磷取损伤义),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句,岳飞以此自勉。八字砚铭,如果用简洁的话作解释,就是坚硬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薄;洁白的东西,怎么染也染不黑。梁绍壬文中提到的“枋得”,是与文天祥一起在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考中进士的谢枋得。最初是他得到了端砚,不久在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任上,寄赠予好友文天祥。

  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文天祥大约是在咸淳九年(1273)得到岳忠武砚的。当时他任湖南提典刑狱,看见端砚十分喜爱,特意刻上铭文:“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铁坚,守之勿失道自全。”岳飞和文天祥志同道合,他们正是以这样的砚铭,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不久,文天祥奉调江西赣州知州,发兵勤王,很可能在战事纷乱中丢失了端砚。元、明、清三代,岳忠武砚在不同的人手里流传珍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岳飞史事研究》(王云五主编,李安著)一书,披露了这方端砚在台湾露面的状况。作者与持有者江都朱先生及金石名家庄蝶庵一起,认真欣赏了这件珍宝,并作详细记述。端州石砚,色紫,长方形,长24.4厘米,宽15.2厘米,高5.6厘米。砚体津润细沉,有砚眼五块呈青白色。砚底有年久风化所生砚锈凹点甚多。砚背为斜曲型,刻“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字,及谢枋得题“枋得家藏岳忠武墨迹,与铭字相若,此盖忠武故物也”字样。

  砚石前后左右皆有题识刻字,按年代顺序排列如下:元至正十九年(1359),有鲍恂者曾观此砚,刻字于己亥三月朔日。明于谦刻字:“持坚守白人臣职,不磷不缁人臣德,谦愿人臣师其式。于谦题。”王守仁刻字:“弘治甲子十二月二十五日余姚王守仁观。”陈继儒刻字:“思翁藏研,此属第一。”到了清代,则刻有“商丘宋氏珍藏”小方印及“康熙壬午二月四日朱彝尊观于西陂主人斋”铭文。朱彝尊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藏书家、金石家。西陂是宋荦的别号,西陂主人斋即宋荦书斋——宋荦是清代诗人、画家、政治家。

  后来,砚边又刻有“雍正八年夏六月十有九良常王澍拜观”字样。王澍,康熙年间进士,书法独步一时。后又刻“宋岳忠武研,光绪壬寅八月得于江宁。贵池刘氏宝藏。”贵池刘氏,清末著名收藏家,藏有古代名琴大忽雷、小忽雷,藏室名双忽雷阁。刘氏特意为此砚精制了紫檀木外盒,盒面刻“杭州后学汪洛年据风雨楼本敬摹宋岳忠武公小像”,盒底刻“邻苏老人”杨守敬所题“岳鄂王砚”和江阴缪荃孙铭文“大忠遗研,大忠递臧,勿磨圭角,永宝琳琅”。从刻字中可以看出,张謇、郑孝胥等名人也曾经鉴赏过这件珍贵的岳忠武砚。

  进入民国后,岳忠武砚辗转由博山李氏收藏,1949年从大陆携入台湾。1974年10月,归江都朱先生收藏。

  一方岳忠武砚,从北宋开始,在八百余年岁月中流传有序,铭记有证,充分显现历代收藏者对岳飞精神的崇敬与传承。

  2.

  岳飞曾写有一阙《小重山》。这首词或许不如《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么家喻户晓、人所共知,却更能让人触摸他非常丰富的情感世界: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寒蛩的低鸣,朦胧的月色。梦回三更,绕阶独行。走出元帅帐的将军,难以入眠,只能借诗词诉说内心的无限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相信抗金必定成功。宋高宗和秦桧却力主与金国谈判议和,下达了他无法反抗的命令。沉郁低徊,曲折委婉,情景交织。“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末句悄然透露他隐秘的一面。瑶琴何在?知音有谁?古往今来的人们无以知晓。却原来,岳飞不只是壮怀激烈,也柔肠寸断。

  作为抗金英雄的岳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精忠报国”四个字,与其说是母亲姚太夫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励子从戎,在他背上留下的深刻印记,还不如说是中华民族带泪泣血的呼喊。

  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用在岳飞身上,也是十分合适的。除了母亲,夫人李娃于他不仅是情感归宿,也是精神支柱。据岳氏后人《金佗祠事录》记载:“夫人名娃,字孝娥,年十八归於王,时政和八年戊戌也。敬事尊嫜,懋著阃德。越己亥,长子云生。及王秉节钺,夫人日夕佐王筹军事。王出军,夫人必至诸将军家存问其妻子,以故能得将士欢,咸愿为王尽死。王尝赴行在,部下军有谋叛者,夫人廉得之,不以言。一日会诸将於门,立命捕斩叛者,一军肃然……”她不仅悉心安抚岳家军将士家眷,在岳飞出军时,还镇定自若地平定部下叛乱,令人肃然起敬。“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自有李娃的一份功劳。

  也许正是这样,岳飞十六岁那年娶李娃为妻后,生下五子二女,夫妻俩始终情意笃实,家无姬妾,也不置歌儿舞女。坊间有“岳飞有妻刘氏后改适”的说法,甚至演绎成影视剧,但不可信。《金佗粹编》《金佗续编》及各地《岳氏宗谱》,都没有刘氏的记载。岳珂《武穆行实编年》有如是记载:“武穆遇诸子尤严,平居不得近酒,为学之暇,使操畚锸,治农圃。曰:稼穑艰难,不可不知也。”“武穆奉身俭薄,居家惟御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已,不求华巧。”“武穆乐施疏财,不殖资产,不计生事有无,所得锡賫,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济,则资粮於私廪,九江有宅一区,聚家族之北来者。有田数顷,尽以赡守冢者。”从中不难看出,岳飞教育子女十分严格,自己生活简朴,却乐施疏财,爱兵如子。这样的情怀,显然与贤内助不无关联。

  3.

  在当时,与岳飞同朝的其他将领在杭州都有豪华府第,几乎个个妻妾成群。蜀帅吴玠的一个属官,到鄂州与岳飞商议军事,岳飞设宴招待,始终未见女子陪酒。回蜀后,他与吴玠谈及此事,吴玠花钱二千贯买下一士家姑娘连同陪嫁的珠宝玉器,一起赠予岳飞。谁知岳飞婉言谢绝,把姑娘连同嫁妆全退了回去,他说:“如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乐时耶?”吴玠听罢,对岳飞愈发敬重。还有一次,岳飞出师在外,部僚刘康年私自“书填印纸”向朝廷奏章,请求封岳母为国夫人,并为岳飞的儿子岳雷请求文资。岳飞闻知详情后,立即下令把刘康年捆绑起来,责打五百马鞭。又两次向朝廷写了请罪奏章,请求取消上述封赏。

  建炎四年七月,岳飞上奏朝廷的公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若蒙朝廷允飞今来所乞,乞将飞母妻为质,免充通泰州镇抚使,止除一淮南东路重难任使,令飞招集兵马,掩杀金贼,收复本路州郡,伺便迤逦,使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路,次第而复,庶使飞平生之志,得以少快,且以尽臣子报君之节……”为了抗金大业,他请求皇帝改变任命,让他冲杀在最前线,去收复失地。宁肯将母亲、妻子作为人质,以表誓死决心。

  在国难与家事的抉择中,岳飞的一腔柔肠,在抵御外侮的鏖战中,在冰冷的铠甲下,被“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遮掩了。(陈益)

  编辑:综合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