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扬州被新冠肺炎疫情搅得不得安宁,一时间国人似乎谈“扬”色变。其实不然,扬州病了,但并不显病态。这不扬州城不是渐渐复苏了吗?往日的生机不是又回来了吗?毋庸置疑,历经四十余天的风雨洗礼,疫后的扬州山河无恙,扬州依然是个好地方。
我曾经是个戍守海防的军人,多年的军旅生涯,我的扬州情结日渐浓厚。每每有人问起我来自哪里的时候,我都会不假思索地告诉对方“我来自扬州。”接着我便会像扬州的宣传大使一般向对方如数家珍地介绍起家乡扬州来。
扬州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算起,已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扬州得益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形成的水上交通便利,历史上的扬州繁华不断,尤以两汉、隋唐、明清为盛。于是乎,有了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姜夔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黄慎的“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郑燮的“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等脍炙人口的赞美诗;有了瘦西湖、个园、荷园等风情万种的名园;有了东关街、皮市街、文昌路等各具特色的名街:有了漆器、玉器、三和四美酱菜等驰名中外的名产;有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院士博物馆等特色鲜明的名馆;有了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琴派等各领风骚的名派;有了扬州大学、扬州中学、东关小学等历史悠久的名校;有了鉴真、阮元、朱自清等名垂青史的名流;有了姜才、李庭芝、史可法等誓死守城的名将;有了王少堂、王筱堂、王丽堂等妙语如珠的名嘴;有了《荷塘月色》《背影》《扬州的夏日》等经久传诵的名篇……历史上的扬州可谓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州界多水,水扬波。”谓之扬州。扬州之好离不开水,水是扬州鲜明的符号,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扬州如同水上飘来的城市。你看瘦西湖、明月湖、荷花池等湖泊似珍珠镶嵌于古城,烟雨朦胧,秀美如画;再看小秦淮河、漕河、玉带河等市河似彩练缠绕于古城,串联水系,静静流淌。不仅如此,扬州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城市,还将一江清水引向了齐鲁大地和京津冀等华北要地,滋润着那里的城市乡村和勤劳善良的人民。
进入新时代的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大桥飞架、铁路梦圆、机场通航、公路成网,“铁公机”并驾齐驱,形成了大交通格局。运河大剧院、金奥中心、华侨城等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场馆相拥而立;京华城、万达广场、五彩世界等城市综合体遍布全城;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蜀冈西峰生态公园等大小公园星罗棋布;西区体育公园、东区李宁体育公园、蜀冈生态体育公园等健身场馆一应俱全。近年来,扬州相继成为“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扬州人生活富足、幸福满满,世人对扬州心生无限向往。
瘦西湖的烟雨、大运河的波光、文昌阁的夜色,无不让人魂牵梦绕。今日扬州琼花绽放如初,芍药依旧灿烂。扬州的美,美在人们的眸子里;扬州的好,好在人们的心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