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喧哗
2021-05-21 15:11:00  来源:检察日报

  9月25日晚间,一段女乘客在动车上大声聊微信,和乘警争执的视频传播甚广,引起网络热议。在网络视频中,一位女乘客先是被拍到在车厢中大声聊微信、不时飙出粗口,而后,又和前来劝阻的乘客、乘务员、乘警产生争执。

  这是北京西站始发终点站到汉口的G21次列车,视频拍摄者李先生说,下午3点23分,这名女乘客一上车,就在座位上大声聊微信,车厢内都能听见,不只是声音很大,而且“骂人”,大概骂了10多分钟。由于女乘客声音很大,影响到其他乘客,便有乘客上前劝阻,请她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女乘客就和劝阻的乘客争论起来了,有乘客在拍视频,她就非要别人把视频和照片都删除了。

  记者也在视频中看到,列车乘务员和乘警也先后前来劝阻女乘客,请她说话小声一点,谁知道,视频中的女乘客反怼道:“这车票是免费的吗?我花钱坐车,连说话都要管我?如果这车是免费的,我马上就闭嘴。”乘务员和乘警来到车厢后,也拿女乘客没办法,只是给乘客做了一个记录,当列车抵达石家庄站,“发飙”的女乘客离开座位走到车厢连接处,最后离开动车。

  摘自9月25日《华西都市报》

  近期高铁动车上的新闻真多,各种姿势占座的,你追我赶地抢着上头条,G21次列车上这位女乘客换了一个角度,大声聊微信骂人骂了十几分钟,成功挤进当日热点新闻三甲。

  漫长旅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无法预知你的邻座是什么人。如果遇到文中女乘客这样的,设身处地想了一下,真是无处可躲。即便车厢里的其他乘客一起劝阻她不要影响别人,大抵也难逃被战斗力爆表的她更加猛烈地回击。不得已报告列车乘务员和乘警,结果也看到了,也拿她没办法。所以,公众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真的只能靠本人自觉了吗?如果本人不自觉呢,就像这位女乘客,还振振有词道“我花钱坐车,连说话都要管我”,其他无辜乘客就得默默忍受着?谁有办法还不是损招的,我真想听听看,学着点,以备今后不时之需。

  公共场合,二人交谈,音量无须要第三个人听见,尤其骂人这种隐私的事,万一被传播出去,总不太体面吧。这不,这位女乘客一不小心就上了新闻,因为“大声聊微信、不时飙出粗口”,成了被大家议论的“公众人物”。

  同样是公众场合,骂人不好,唱歌行不行?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视频,有位网友买了张学友演唱会的票,结果邻座一位粉丝全程大嗓门跟唱,唱得声嘶力竭,还跑调。原本是开开心心来听歌王唱歌的,结果听了一晚上邻座陌生人飙歌,都快听哭了,当唱到《想和你去吹吹风》时,这位网友彻底崩溃了,花大价钱买的票,就这样悲惨地“吹吹风”了。

  言归正传,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重。长途旅行,安安静静地看看车窗外的风景,是很美的。

  编辑:综合管理部  

上下篇导读

 · 特长
 · 艺术
 · 寻访红军圪崂
 · 我对你的信仰
 · 信仰之诗
 · 舞台上的“哗变”
 · 诡异的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