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测谎(三十)
2018-12-25 15:13:00  来源:检察日报

  K省国税局局长旅游时被盗12万元却不敢报案,想隐藏秘密却给自己惹出一连串的麻烦,为什么?省检察院反贪局把涉嫌受贿的省交通厅长关进了看守所,但厅长拒不交代受贿款的下落,受贿案如何落幕?测谎,将层层剥去嫌疑人光怪陆离的伪装,使一个个疑团重重的大案水落石出。

  “这个梁冰洁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尽管有的问题回答得长了一些,但这并不影响测试效果。因为她只要听到了我的提问,就已经对她的皮肤电、脉搏、血压,上、下呼吸产生了刺激,这种刺激马上就会产生生理反应,而且这种反应立即就会在仪器上表现出来,这是人体本身无法抗拒的一种本能。但遗憾的是,梁冰洁在回答我的所有提问时,反应都不强烈。”

  “怎么可能呢?”有人小声提出了疑问。

  万宏伟已经把测试图谱打印出来,他指着图谱解说道,“我分别采用了两组‘GKT’测试法,也就是犯罪情节测试法对梁冰洁进行了测试,一共是五道题,每组测试我问了两遍,一共是问了四遍,但结果这两组的测试数据基本是一致的,梁冰洁不论在什么环境下,在回答这五道题的时候,在测试仪器上的反应曲线都是平平的,几乎没有什么起伏。这说明她没有说谎话。如果她说了谎话,在关键问题

  上的反应应当最强,但是这两组题在关键问题上的反应均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我敢断定,她没有说谎话,也就是说,梁冰洁与本案无关!”

  排除了梁冰洁,公安机关掌握的重要嫌疑目标就只有王杏花一个人了。在王杏花即将到达测试室的时候,所有在场的侦查人员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好像是非要从她的身上挤出点什么似的,万宏伟及时发现了这个苗头,他劝侦查人员说:“弟兄们,请不要着急,在我测试的时候,现场要保持一个平和的气氛,不要人为地制造紧张空气,不然会影响测试效果。所以,你们最好退到里间屋里去,等测试结束了,你们再来看结果。”公安侦查人员刚刚退到里屋,王杏花就进来了。

  现年24岁的王杏花,圆圆的脸蛋,圆圆的鼻子,圆圆的小嘴,长长的睫毛下扑闪着一双杏眼,与其说她长着一个苹果似的小脸,还不如说她的脸像一个圆圆的成熟了的杏子。乍看上去,还带着满脸的稚气,一副天真可爱的样子。凭直觉,万宏伟真的不愿意把犯罪嫌疑人的头衔扣在她的头上。但一想到里间屋里像鹰隼等待猎物一样的一帮办案人员,万宏伟的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沉重的责任感,对王杏花的测试马上按部就班地进行。

  万宏伟先与王杏花进行了简单地交谈,类似于进行测前谈话,以先打消她对心理测试的畏惧,让她以平稳的态度接受测试,接着进行了各种测前检查,随后测试开始。对王杏花的测试题目是这样的:1.是你拿走了保险柜里的钱吗?2.你知道你们单位的保险柜被盗走了多少钱吗?3.你知道你们单位的保险柜里第几层放着欠条吗?4.你知道你们单位保险柜第三层的小抽屉里放着几张欠条吗?是一张?是两张?是三张?是四张?是六张?5.你知道是谁盗走了你们单位的钱和欠条吗?6.你知道作案分子是怎么把现金拿走的吗?是用报纸包着拿走的吗?是装在自己包里拿走的吗?是用蛇皮袋子装走的吗?7.你知道案发当天杨芳草把钥匙丢在哪里了吗?

  五组测试很快就结束了,万宏伟也很快整理出了测试过程及分析说明。

  在测试中,王杏花在回答“是你拿走了保险柜里的钱吗?”时说“不是”的说谎概率为23.8%(说谎概率大于50%为说谎,小于50%为诚实)。

  在回答“你知道你们单位的保险柜被盗走了多少钱吗?”时说“不知道是10万元”反应不强;在回答“你知道你们单位保险柜第三层的小抽屉里放着几张欠条吗?”时说“不知道是6张”反应不强;在回答“你知道是谁盗走了你们单位的钱和欠条吗?”时说“不是她自己”反应不强;在回答“你知道作案分子是怎么把现金拿走的吗?”时说她“不知道是装在包里拿走的”反应不强;在回答“你知道案发当天杨芳草把钥匙丢在哪里了吗?”时说她“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反应不强。

  万宏伟由此得出测试结论:1.王杏花说不是她拿走了保险柜里的钱是实话;2.王杏花说她不知道她们单位的保险柜被盗走了10万元是实话;3.王杏花说她不知道她们单位保险柜第三层的小抽屉里放着6张欠条是实话;4.王杏花说不知道是谁盗走了她们单位的钱和欠条是实话;5.王杏花说她不知道作案分子是怎样把保险柜里的现金拿走的是实话;6.王杏花说她不知道杨芳草把钥匙丢在哪里了是实话。

  以上测试充分表明:王杏花与此案无关。

  知道了这个测试结果后,参与侦破此案的公安侦查人员似乎一时不能接受:三条大鱼都放跑了,这案还怎么破?甚至有人对测试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使用的仪器这么简单能测试得准吗?这种测试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吗?再说,测试结果在办案中既不能作证据使用,又不能对我们侦破案件有任何帮助,还有必要再继续测试下去吗?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李厚健 李慧涛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