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局长扶正半年的时候,自认为干得不错,心血来潮,指示秘书弄了个意见箱挂在收发室旁边的角落。为的是体现亲民形象。他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将意见大胆提出来,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意见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他要听取各科室员工的真实心声。
五个工作日后,意见箱塞得满满的。陈局长很有成就感,没想到一连看了好几条意见,都是直指他的错处,一点不留情面。陈局长恼羞成怒,命令秘书把意见箱摘除。
局里的人私下议论,说设立意见箱本来挺好,可操作起来却装腔作势,既然不爱听群众意见,又何必设立,真是自找不快。这些牢骚传到陈局长耳朵里,他怕因为这件小事引起公愤,实在不值,就让秘书把意见箱挂回原处,又授意秘书拟了一份公告贴出去,大意是意见可以提,但内容要公正客观,且须实名制落款才能接受,否则视为垃圾信息。
过了几天,陈局长开箱查验,发现里面空无一物。羞愤之下,他再次让秘书将意见箱摘除。
不久,厅长要率领巡视组到局里视察工作,进行现场办公。通知里提到,这些视察要特别关注民主进程,审查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陈局长立即安排秘书火速把意见箱再挂起来。秘书提醒他,意见箱没人提意见似乎不妥。陈局长盯着秘书说:“是啊,不能没人提意见。你看着办吧。”秘书连夜写了几条无关痛痒的意见丢进意见箱。
厅长巡视时赞赏说:意见箱是单位员工的嘴巴,也是我们领导干部的耳朵。巡视组走后,秘书请示意见箱怎么处理。陈局长若有所思地说:“应付检查而已,摘除。”
巡视组工作结束,上级通报表彰了陈局长所在单位,将其树为典型。原来,其他单位认为通过意见箱收集意见早已过时,不如在工作例会上直接提意见,所以都没设意见箱。厅长则认为,优良传统一定要继承,能够当面提意见的人毕竟不多。消息传来,陈局长吩咐秘书,赶紧将意见箱重新挂上,那可是全局的荣誉,是各兄弟单位学习的标杆。
此后,意见箱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直到有一天,陈局长无意间看到布满灰尘的意见箱,锁头已然生锈,心想:我咋把这茬儿给忘了,这东西该摘除了。、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