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题材影视剧作为主旋律文艺的一个分支,其创作当然也应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奏响新时代法治建设主旋律贡献力量。只有真诚直面现实,才能获得丰盈创作肥沃的土壤和不竭的灵感。
通过创作优秀的检察题材影视剧,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所必须重视的方法路径。而如何创作出检察影视剧精品,也因此成为新时代检察工作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称得上是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精”标准准确地从三个维度指向上给出了优秀的文艺作品所需要达到的目标、高度和水平。
思想精深,是指作品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价值,富有正面的精神能量。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影视剧兼具意识形态和文化商品双重属性,既要防止主题先行、空洞说教的倾向,又要防止单纯追求娱乐、缺乏思想深度的倾向。电视剧《亮剑》就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成功之作。该剧采用大众化叙事风格塑造了李云龙这样一个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传奇人物,通过以“亮剑精神”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精神内核达到了有机统一,有力提升了该剧的观赏性和影响力。
艺术精湛,是指创作技巧高超,展现了美、创造了美。“严肃者,法术,轻快者,艺术。”这是德国大师拉德布鲁赫的经典论断。影视剧是综合艺术,作品的艺术性直接影响到思想性的传播力、接受度。电视剧《山海情》紧紧围绕故事和人物这两个核心要素,刻画出生动、可信的典型人物群像,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制作精良,是指创作各方面都精益求精,讲究而不将就。影视剧涉及的创作元素种类繁多,故事和人物虽然是决定作品品质最核心的要素,但服装、道具、化妆、灯光、音乐、特效等技艺水准,也同样是决定作品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电视剧《人世间》以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大时代的沧桑巨变,被称为“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播出后受到了广泛好评。虽然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作品,但仅仅是改编这项工作,编剧就耗时三年。拍摄中,剧组搭建了数万平方米摄影棚逼真还原时代场景,精益求精的制作,既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也提升了观众的认同感。
新的历史方位,要求文艺作品在内容上反映新时代的生活。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新时代新征程中,文艺创作应该把镜头聚焦在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人民丰富的生产生活上,只有真诚直面新时代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才能获得丰盈创作肥沃的土壤和不竭的灵感。
当下,中国的影视剧创作已被置于国家文化的战略高地。在大众传媒日益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性表达公共意识,是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剧创作所要承载的重任和深耕的领域。检察题材影视剧作为主旋律文艺的一个分支,其创作当然也应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致力于讲好新时代检察故事,为奏响新时代法治建设主旋律贡献力量。
英国著名导演林赛·安德森曾断言:“电影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宣传的力量。”影视剧作为受众群体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具有审美娱乐和社会教化双重功能。影视剧是一种和文学、音乐、舞蹈平等的艺术形式,当然具有艺术形式所共有的审美娱乐功能。同时,作为传播媒介,影视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其传播必然涉及具体价值观的输出,社会教化也因此成为其重要功能。
检察题材影视剧的教化功能具有复合性:既有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等道德教化功能,也有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信仰等法治教化功能,还有讲好检察故事、扩大公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等检察文化传播功能。
著名小说家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局限。”文学是人学,作为叙事性文艺作品的影视剧同样是人学,理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创作方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检察题材影视剧精品创作亦不例外。文艺作品只有朝向人民创作,才能被人民所接受。检察题材影视剧作品同样要立足于写人,反映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反映检察人员的身边故事,创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题材,才能在更广的人群中被接受和理解。
美国文艺评论家布鲁克斯认为,结构良好的叙事会“激活意义构建过程”并实现“对意义的热忱追求”。当我们复盘分析所有既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精品,发现无一不是叙事讲究的作品。而当我们反观所有评分较低的影视剧,总能从绝大多数作品中发现叙事方面存在的不足。
检察题材影视剧将诸多理念、信息,结合观众审美需求进行叙事加工,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其所需的技巧难度更高。如何在艺术创作规律和市场规律双重规范下,平衡作品的审美娱乐功能与社会教化功能、平衡好诸多社会教化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当下检察题材影视剧创作的难点和关键点。只要攻克这一难点和关键点,就掌握了检察题材影视剧精品创作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