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微雨燕双飞》参考自《簪花仕女图》的人物头饰,精致考究,运用了绒花、线花、绢花、玉石花等多种非遗技法,圈粉无数。
簪花,指的是将花作为饰物插在头上。对花的喜爱,体现了一种审美偏好。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簪花并不起源于唐代,《离骚》中就有把鲜花香草作为身体装饰的诗句。后人把屈原看作香草的知己,屈原是否真的会身披鲜花?未为可知也。目前能够确定的簪花行为最早发生在西汉——出土的簪花女陶俑可为例证。西汉时,人们在重阳节佩插茱萸也已经成为风俗。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指出,东汉女子已经有用花钗、花冠修饰自己的现象。花钗、花冠不同于鲜花,只是以花为造型的首饰。唐代的贵族女性喜欢用硕大艳丽的花朵装饰自己,但男性簪花和平民簪花并不普遍。
随着五代十国乱世的基本结束,宋代的文人终于可以寄情于花木山水,从自然界中寻觅久违的美了。于是,一种名曰“簪花”的艺术形式悄然风靡于文人生活之中。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发展,簪花之风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统治者对簪花极为重视,专门对此作了规定。当时皇帝赐花百官,“以罗花最贵,宰执以上官方可得之;栾枝次之,赐以卿监以上官;绢花赐以将校以下官”。所赐花色,按品级高低各有不同,有一套严密的程序,等级尊卑观念很强。
那时,宋廷每遇典礼佳节宴会,一般都大规模赐花给臣下,以示恩泽。时人记载一次宴会:“前筵毕,驾兴,少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门幕次伺候,须臾传旨加班,再坐后筵,赐宰臣百官、卫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上易黄袍小帽,驾出再坐,亦簪数朵小罗帛花帽上。”(《梦粱录》卷三)还有一次宋皇驾出烧香毕,对随行人员幕士、禁卫、官兵以及乘五百余轿的皇后、贵妃、淑妃、美人、才人、婉容依品位赐花簪戴,以至于“直南一望,便是铺锦乾坤”,而北望则“全如花世界”。宋代簪花场面之盛可略窥一斑。
宋廷赐花于臣僚,还有特别的讲究,那就是除亲王宰臣由宦官为其戴上外,其余百官则自戴其花。一次赐宴上,真宗特意令宦官为晁迥、钱惟演两位大臣戴花,晁、钱二人感激得泪流满面,这显然是特别的恩典宠幸。宋帝对臣僚的赐花数额也颇大,丝毫不吝惜,有时一次赐从驾臣僚花各数十枝。在宴会上,宋人还有边饮酒边赏花的雅兴。《宋人轶事汇编》卷六记载,寇准一次与宋皇饮酒时,皇帝就特意命人以千叶牡丹戴在寇准冠上,并戏谑说:“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
“喜及簪花宴,荣从擢桂回。”新科进士在宴会上,按惯例一律要由皇帝赐花戴。司马光中进士后,仁宗赐新进士宴,同坐人皆簪花,唯有司马光巍然不动,同年劝他说:“君赐不可违。”司马光这才勉强取了一枝戴上(《宋史·司马光传》)。
由于宫廷的爱好与提倡,加上簪花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簪花一时成为社会风气。遇喜庆节日男女老幼一律戴花,未约成俗了。《洛阳牡丹记》记载,五月五日临安城内人们皆戴茉莉花,欢度端午节。而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宋人一般都“泛萸簪菊”,以求驱邪健身,长命百岁。盛产牡丹的花都洛阳,一到春天,“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逢嫁娶喜日,则新郎、新娘头戴鲜花,披红挂绿,以示吉庆。
宋代妇女还有戴花冠的习俗,冠上除有鲜花,还有用罗绢通草、金玉玳瑁等制成的假花。花朵的插法也各不相同,有的插戴单枝独朵,有的将四季花合在一起,编成一顶花冠,名谓“一年景”。陆游对此记载:“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毯、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一景,谓之一年景。”花冠的形象,在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图》中有描绘。
簪花在宋代不仅为妇女喜爱,且深受男子的欢迎,不过男子簪花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些人的诽议。在思想比较保守的司马光看来,簪花是奢华的表现,男子簪花更是“殊失丈夫容体”。他认为遇到簪花的场面时,若实不得已,“随俗”戴上一两枝就可以了。
《水浒传》第十五回,阮小五出场时鬓边插朵石榴花。簪花在宋代最突出的文学形式诗词中也有反映,出现了不少咏簪花的佳作。苏东坡《吉祥寺赏牡丹》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诗人以自嘲的口吻,风趣地道出了自己年事已高,已不是昨日的少年郎了。黄山谷有词曰:“花上老人头上羞,羞羞,人不羞,花自羞。”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洋溢出幽默感和生活的情趣。此外像陆游、司马光、姜夔等许多文人都充满真情地对簪花作过咏诵。
每逢五月,大街小巷响彻卖花声,接连数日。人们竞相购买菖蒲、石榴、蜀葵、栀子,将这些花放置门前,上挂五色钱。端午节又称重午、重五、浴兰令节。端午那天要以兰汤沐浴,还要喝菖蒲酒。榴花、兰汤、菖蒲酒,这些节物都与“花”有关。在宋人的观念里,夏至阴气萌生,这些植物混合在一块可以避瘟疫。
簪花影响最大的当数重阳节簪菊。汉代重阳节,人们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祛病避邪。唐朝,人们将茱萸佩戴在头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晚唐则出现了将菊花戴在头上的风俗。
宋代的生活风尚中,簪花可以说是最突出、最直观、最具特色的一个社会现象。无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皆以簪花为时尚。宋代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男子普遍簪花的时代;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节日庆典,簪花作为风俗习惯都得以发扬;宫廷郊祀、宴饮等活动也要簪花,并且将其上升为一种制度,簪花因此具有了“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