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领头雁的沉思
2020-03-16 15:59:00  来源:检察日报

  立春时节的一个清晨,我早起晨练,看见人字形的雁阵向北飞去。从雁阵里不时传来高亢洪亮的叫声。所闻所见,不由想起古人说大雁有五德:“仁、义、礼、智、信”。我想,它们是带着五德从辽西大地的上空飞过的。引吭高歌的领头雁,正振翅搏击高寒的气流,为队伍前行奋力排除阻力,引领方向。

  雁过留声,曼妙的天籁之音唤醒了冰封的医巫闾山,一年之计在于春,立志高远的人们也开始了新的一年地筹划。

  一辆小汽车从写满春意的医巫闾山脚下的北宁市,沿102国道颠簸着,驶向50里外的辽宁省黑山县检察院。后座坐着一位年龄55岁左右,寸发,面目白净清瘦,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检察官。他一只手不时地擦抹额头上渗出的汗水,另一只手背到身后,吃力地调整妻子为她“特制”的填满荞麦皮的靠枕,用以抗拒小轿车起伏颠簸给他带来全身的剧烈疼痛。本来就患有严重血液病的他,下班时跌倒在冰雪路上,致使脊椎骨第五节粉碎性骨折。此时,他在病榻上静养还不到三个月。按医嘱,半年内是不允许长时间坐立行走的……司机稳稳地把住方向盘,把车速减到每小时20公里,尽量避免车身震动给他带来的剧痛。他却对司机焦急地说:“阳阳,快点开,八点半开检察委员会!”此时,他的汗水浸透毛衫,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路上,他耳边一直回荡着妻子对他的“埋怨”:“张明江,你不要命了?还想什么?给我病退回家!”

  病退,他不是没有考虑过,然而……

  2017年仲夏,刚到黑山县检察院任职时,在全院干警大会上,他说:“罪犯是‘虫’,我们就是‘蛙’,保一方绿水青山,是我们检察人的职责……大家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我是检察长,向我看齐。”

  初升的太阳,把黑山县检察院的办公大楼涂抹得金碧辉煌。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充满阳光。

  小汽车慢慢地转进院内停下,阳阳赶忙为他打开车门,伸出双手辅助他下车,搀扶他站在院心。久违的一片检察蓝,轻悠和谐的乐曲令他耳目一新。这是全院干警正在晨练。他们身着检察服,六十多人的矩阵井然有序。看单兵,各个出手不凡,太极拳的一招一式柔中有刚;阅全阵,那就是三个字“和谐美”。

  排头兵的位置空在那里,他知道,全院干警在期盼他早日归队,带领他们“磨刀,砍柴”。

  他示意阳阳走开,努力挺直弯曲的脊梁,想装出一副健康的模样出现在干警面前。然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无法控制住他不能自主的病体的。他颤抖着,尽量让上身与下肢保持在垂线上,一步一步地向那个空着的位置转动……

  不知是谁惊呼:“检察长来了!”大家围拢过来,簇拥着他,不,是人人伸出热情洋溢的双手,要把他托起。这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惊叹,劝说,寒暄,也有阿谀奉承的言语,这些不同的声音,凝聚成一股激流,伴着悠扬的乐曲在院子里回荡。

  往日,朝夕相处的日子在他眼前浮现:在一次篮球比赛时,他郑重地说:队员们,我是裁判员,绝不吹黑哨;在乒乓球室他甘拜下风;看到老同志打台球的样子……他笑了,笑得令人动容。

  面对这一场景,他拉着同志们的手哽咽着:“大哥,大姐,大家早晨好!”他平时工作也是这样称呼比他年长者。

  他工作方法接地气,要求大家:“处理复杂案件,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讨论案件时与他争得面红耳赤。问他:“孰败孰胜?”他嘿嘿一笑:“皆为检察人的初心与使命。”

  大家觉着,这短暂一别,如隔三秋。也许同志们眼前正在回放着往日一帧帧检察长工作的画面:阅览室、荣誉室、共产党员活动室,那严肃活泼的场面;每周五开课的“法律大讲堂”,举案说法,人人为我师,我为人人师,上课的情景;省级优秀公诉人、办案能手进行“实战”教学时,控辩双方唇枪舌剑的场面……

  我搁下笔,打开省院“考评”网页,嗬!黑山县人民检察院连续两年飞跃至全省排名榜,第四名!

  大雁高歌,惊醒了我的回顾。雁阵扇动着双翼向南飞行,把金色的光辉洒满辽西大地。检察长张明江迈着艰难的步履,行走在秋光里,他静静地思考着……

  (作者单位:辽宁省黑山县检察院)

  编辑:综合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