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写给你的第一封信
2020-03-06 16:36:00  来源:正义网

  大卫宝宝:

  我想用你喜欢的小名呼唤你,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也是这些年难得静下心、提起笔写下的一封信。说是第一封,希望以后还能有第二封、第三封甚至更多。两岁半的你,还不知道“信”是什么东西,还看不懂这些奇怪的“小蝌蚪”,也听不懂我要给你讲的“奇怪话”。没关系,这封信是写给长大后的你,也是写给现在的我。

  这个春节,我们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横扫全国,我们的邻居“武汉”得了重病,我们生活的“怀化”也出现了不适。你可能不知道“病毒”是什么,但一定感受到周边环境的一些改变:电视里、手机上总是出现穿着白色衣服的医生、护士,电视里每天都会播一串很长的数字;连续十多天只能透过阳台大玻璃看到楼下空荡荡的球场,可是“没有小朋友玩”;爷爷奶奶老是追着给你洗手,不时叮嘱要“讲卫生”;妈妈最近也好忙,总是早上偷偷溜走,晚上带着口罩回家;爸爸也拎着箱子突然离开了家,一直到现在“还没回来”……孩子,你以后可能不会记得这段艰难时期,但我不想你遗憾错过,我还是决定把所见所闻所感告诉你,因为你终将长大,终要明白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价值。

  孩子,我想告诉你,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同胞现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考”:疫情肆虐,确诊人数不断攀升;医用物资短缺,口罩、酒精全面断货;负能量、谣言四起,网络上充满抱怨悲观;企业、商店休业,人们面临沉重负担……这些情况,我们在一个月前绝对想不到,疫情爆发就是突然之间,让我们猝不及防。孩子,请你不要慌张,虽然情况并不乐观,但也没有更糟,这次疫情在给我们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力量、很多感动、很多思考。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等一批国之重器、科研专家出现在公众视野,与时间赛跑、紧锣密鼓研究“疫苗”;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告别家人、奔赴前线、不分昼夜与“死神”较量;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相继交付使用,一群普通人撑起“基建狂魔”让世界惊讶;众多的企业家、明星、普通群众,年轻人、老人甚至小朋友,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援帮助受灾地区和人民……当“封城”后的武汉人民在各自家中高声合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国》时,我热泪盈眶,“处境艰难,心有阳光”,这就是勇敢倔强、无所畏惧的中国人。妈妈希望,你以后也是一个内心柔软且坚毅、一个心怀大义且敢于取舍的人。

  这段时间,我没能经常陪你,总是早上悄悄溜走,晚上带着口罩回来,一进门也不敢接住你迎过来的拥抱。这段时间,爸爸不能陪你,为了千家万户能正常用电,他接受单位安排的隔离办公,元宵节那天与你视频,你有点冷淡的表情让他有点心酸。孩子,请你理解,理解爸爸妈妈这样做,是工作需要,更是责任使然。我们虽然不是医护人员,没有冲在一线救死扶伤,但是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应当在各自岗位上冲在“一线”,都应当践行“舍我其谁”的担当作为。妈妈希望,你也能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宅”在家里,不仅因为这是我唯一能“护你周全”的方式,还因为很多人和你一样,都在履行“好好待在家里”这份责任。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该怎样引导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我看来,“有用”并不是要大富大贵,而应当是“被社会需要、被他人需要”。现在的你还不知道“职业”为何物,看的挖土机想当工程车司机,看的我的制服想当警察,这段时间密集看的、听到大家说“医生在救人”,你说想当医生。随着知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你以后会有更多想法、更多选择,但妈妈希望你能有能力分辨两个真相:一个是,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医生在救人,护士一样在救人,甚至农民也在救人。另一个是,不管以后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可能在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怀揣美好愿景、经历艰难岁月后,依然没有成为像钟南山、李兰娟或张文宏那样的人,甚至在岗位上也没有表现很出色。但是,这一路的学习和思考、坚韧和执着、自律和成长,一定会帮助你找到自己、实现提升。

  此刻,我最想做的就是把你高高举起,开心地告诉你:怪兽已经被打跑了,我们可以出门了,可以去找小朋友玩啦!虽然我前天将你送去一百多公里外的靖州爷爷奶奶家,虽然有一段时间我都不能亲亲你、抱抱你,不过没有关系,我知道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等到阴霾散去、阳光普照,我和爸爸便带着你一起去武汉看樱花、吃热干面!

  爱你的妈妈

  2020年2月11日

  编辑:综合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