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记忆中的那盏“明灯”
2019-08-15 10:50:00  来源:徐州经开区检察院

  在我心中,一直有盏“明灯”闪耀着光芒,它陪伴着我从“咿呀学语的小不点”走到“嬉笑打闹的孩童”,从“星光下做梦的少年”走到“如今的自己”。我把这盏“明灯”叫做——家风,它是一种指引、一种传承、一种不必刻意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

  小时候,记忆中的那盏“明灯”是爷爷手中的老算盘。

  很早以前,爷爷是一家工厂的食堂会计,每天负责物品采购和食堂的财务。他的办公桌上永远都摆着记账本和一把老算盘。奶奶常埋怨他:因为守着他的老算盘算账,不知有多少次炉上水壶里的水烧干了一半都全然不知;大雪天,为了及时和送菜的伯伯把账结清,他骑着自行车冒雪出门,回来的时候腿却一瘸一拐的,裤子的膝盖处也有明显擦破的痕迹。面对餐桌上奶奶的埋怨,爷爷却一脸认真的跟我们说:“厂里把这个账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有责任把它管好,工人的伙食更是大事儿,我得让大家伙儿吃得安心。”那时候对这些话似懂非懂的我,看着一脸认真的爷爷,有种莫名的崇拜,后来,我才渐渐明白,那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长大后,记忆中的那盏“明灯”是爸爸从不离身的手表。

  从我记事时起,爸爸的手上就一直戴着一块手表,在他的生活中,几乎从没有“迟到”二字,每次约人出门办事,他都会比约定的时间早到15分钟;上学的时候,我经常踩点到学校,为此曾换来了爸爸不止一次的严厉批评。小时候,一次爸爸的手表坏了,拿去街边修表摊给一位老爷爷修,因为出门匆忙钱没带够,老爷爷仍将手表修好给了爸爸,说:钱有空带来就行了!爸爸对这个陌生的老爷爷连声感谢,谁知,第二天爸爸去送钱的时候,老爷爷却不在,打听之后才知老爷爷经常换地方摆摊。为此,爸爸很是着急,后来的几天,爸爸就一直惦记着这事儿,一下班就上街转悠,最后终于在一个巷口见到了修表摊,这才将钱送到了老爷爷手上。这件事直到多年以后仍深深记在我的心底,人无信而不立,我很幸运爸爸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影响着我,时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诚实守信!

  再后来,记忆中的那盏“明灯”是伯父视如珍宝的烟标册。

  在我的老家,有不少人都认识我的伯父,人们称他为“烟标达人”。几十年来,他收集的各类烟标已经有3万多枚。当问起他为什么要收集烟标的时候,他很坚定的说:“很多烟标上都能反映出我们国家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变迁,我希望能通过烟标向人们展现历史。”收集整理烟标是一件耗费精力和财力的事情,很多朋友都曾劝他放弃,但他依旧几十年如一日。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他请来了历史方面的专家一起整理出了200多种抗日战争主题的烟标,并自费在文化广场上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烟标展,向人们讲述历史文化。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很骄傲地说:这是我的事业!多么坚定的话语,多么无悔的事业,我想这是一种坚持!

  这就是我的三个家风小故事,虽然平凡,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我心底,家风就是这样清澈透亮,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爷爷的责任与担当、爸爸的诚实守信、伯父的坚持,正是这样一种指引,不必刻意教诫,无需铁一样的家规,在许多年后的今天,在我走上检察工作岗位之后,闪耀心底的“明灯”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鞭策着我,做人要忠诚,做事要有担当,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职业。

  道阻且长,初心不忘!在我未来的检察职业生涯中,我将一直会秉承爷爷、爸爸和伯父对我的传承和指引,牢记领导、同事对我的指引和帮助,认真恪守和践行检察职业操守,在我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用忠诚和担当擦亮胸前的这枚检徽!(徐州经开区检察院 张露露)

  编辑: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