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就读于淮安某高校的小伟因数次盗窃同学财物被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2017年以来,淮安开发区检察院创设“豆蔻校园”检务项目,在全市率先探索“捕、诉、监、防、民、执”六位一体办案新模式,将刑事执行监督工作与未检工作相融合,全区7万余名像小伟这样的在校大学生都被纳入了未检工作服务范畴。
2017年7月7日,小伟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法院判决后,检察官和心理咨询师又一次对小伟进行了心理疏导,并对小伟的母亲开展亲职教育。经过此前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帮扶,小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生活态度也变得积极,决心通过社区矫正好好改造,回报社会。
然而,在接触过程中,检察干警发现小伟的母亲始终愁眉紧锁,似乎还有心事。再三追问下,小伟的母亲吐露了实情。原来,学校已禁止小伟参加毕业考试,很快还将对他作出开除决定,小伟多年的学业将功亏一篑。此外,根据通常做法,小伟的社区矫正要回到四川老家的小镇上进行,后续开展的社会调查等工作将给小伟和他的家庭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小伟在老家可能一辈子抬不起头来,这对小伟的心理将是又一次重创。
为了让小伟更好地参与社区矫正,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淮安开发区检察院多次与小伟所在学校沟通,为小伟争取到了参加毕业考试的资格,使小伟得以顺利毕业。后来,开发区检察院又与区法院协调,将小伟的社区矫正地点安排在当地的某街道办。社区矫正期间,检察干警全程关注小伟的情况,持续开展心理和生活帮扶,并为他介绍了一份毕业实习工作,帮助他尽早适应社会。
在检察干警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伟从一个抑郁、内向的“罪犯”蜕变为阳光开朗的青年。社区矫正结束后,小伟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回到老家开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