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启了中国历史一个全新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新时代的确立,其重要特征就是鲜明的文化自信,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新时代的文化兴国战略,以雄视世界的实力让中国强起来。这是一种精神的屹立,一种文化气质的强大,一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与远见。
文化自信最根本的作用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中,使其能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滋养,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通过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直接贡献经济增长,通过导向、传播功能提供思想引领,通过传承、聚合功能聚集精神力量,通过教化、规范功能提供智力支持,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
中国道路源于独特的中华文化,从中华文化特有的价值优势对中国道路选择、坚持、开拓和发展的深远影响上看,就可以深刻理解坚定道路自信需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文化自信有助于坚定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的中国立场、中国价值、中国思维及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无不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吮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乳汁。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完善,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革命文化的浇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
文化自信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条件,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进入新时代,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应对不良文化渗透,增强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交流的现实必需。中国虽然是文化大国,但离文化强国尚有距离,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文化安全上,还面临西方文化长期的渗透扩张,在文化交流上还有“文化逆差”的问题。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获得文化创新的精神动力,拥有走向世界的自信从容。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首先是精神道德层面的建设。中国的文明进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基因使我们的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张力。这种文化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信仰、奋斗理想、行为规范以及人文性格。我们的民族在这样一种价值引领下,兼收并蓄、砥砺前行,才有了我们今天影响世界、引领世界的大国风范。中国文化的道德建设,一个是自我修为的建设,再一个就是共同秩序的同构。自我修为就是以共同价值体系的完善为标准形成的行为规范,没有这样的建设,社会的基本秩序就无法形成,民族发展的方向就无法与人类共同的命运相结合。共同秩序的同构,是站在一个更高层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以为大多数人谋福祉的伟大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和谐家庭文化的倡导、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构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范,不断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担当意识,惩恶扬善、激浊扬清,弘扬正能量,将提升全民族文化道德水准作为凝聚民族精神、聚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创新能力和奋斗精神,但也显露出一些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出现的错位问题。如果文化价值不能有效渗透和附着在物质产品中,不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消费形式,不能成为一种多维度的传递力量,我们的文化引领、文化消费,就找不到载体也找不到通道。
新时代的文化建设,科技文化将是强大的支撑体系。科技的力量就是时代的力量,谁掌握了科技的前沿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导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当今的文化,已不再是狭隘的“文化人”的文化,对文化价值的判断、对文化功能的理解、对文化产业的定位,对于我们来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而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在国家战略抓文化、经济导向看文化、民生品质看文化的时代,我们的文化部门、文化工作者如何担负起自己的使命、找准自己的定位,如何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未来,也关系到文化的未来,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让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扬帆新征程!